父母选购故事书时,最好根据孩子的兴趣或是学习状况来决定书籍种类。不要盲目地追求经典、名牌,孩子若是对恐龙类或昆虫类的书籍有兴趣,就应该先以此类书籍为主,再慢慢地帮孩子增加其他种类。这样,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文字产生兴趣,进而,孩子就会自己选择想要看的书籍。文字只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工具,除了教孩子认字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实现价值观的传递,例如,父母可以顺势教导孩子对书的爱护与收拾习惯,也可以通过书内的意境,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单纯学习认字更有意义。
教孩子学习认字的好方法
父母不妨选择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先介绍书的大标题,从左到右用手指给孩子看,先解释标题的意思,再介绍内容,从文章介绍句子,再从句子解释单字,当孩子对某一词句不懂时,就会主动发问,此时父母可以趁机解释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对“爱心”两字不懂时,父母解释之余,除了教孩子认识“爱心”两字之外,也可以让孩子认识“爱心”的意义与观念。这样充满多元而广泛的解释,孩子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从单字、句子的意思反推整个故事情节,无形中就进行了思考、连接与逻辑的训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替孩子念故事书时,每天只需花十分钟,每天念一小段情节即可,如果孩子要求每天听同一段故事,父母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听下一段,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唯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认字的能力与可塑性才会增加。
学习是持续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有三个老师,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同辈、另一个则是幼儿期的老师。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刺激,学习就会加速。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孩子学习认字读书时,父母最好跟着读,这是父母必须先做到的原则,因为父母可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对象。要教育孩子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恒心、毅力。
父母与孩子共处时,当孩子对电视的对话或书本的词句提出疑问,父母的态度必须和缓,不要显得不耐烦或是敷衍应付。父母若能从小细节做起,敏感地从孩子的发展状况去加强,久而久之,孩子认字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会增强,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出属于孩子的潜能。要孩子比别人聪明就是这么简单。因此,父母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免适得其反!
从简单的方法做起
有一名小朋友,三岁就会自己主动看书阅读,老师调查发现孩子的父母有念床头故事的习惯,每天,妈妈将故事书的文字逐字逐句地念给孩子听,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地从了解故事的内容,到最后自己可以念故事给父母听。孩子没有学过注音符号,但他已经能主动地看故事书。5岁大时,甚至已经能读“哈里波特”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