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愤”的效应真强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3:40:08 


  实录一:吃饭时间到了,欣怡又是慢慢吞吞的,还不忘动张西望。我上前试图用讲道理的办法:欣怡,大班了,不能老做最后一名了,加油加油,好好吃饭。结果,她木楞楞地看看我,虽然不东张西望了,但还是慢慢吞吞。

  实录二:为了让欣怡吃饭时速度稍微快点,我今天又想出了饭前“激将法”。我特意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吃饭应该怎么吃。孩子们纷纷举手响应。最后,我问到欣怡:你今天吃饭一定不会再慢慢吞吞的了,对吧?欣怡非常认真地点点头。我心里一下子自信心十足,我想今天终于可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了。谁料......

  实录三:我几乎要对欣怡吃饭的问题作放弃了。班里的孩子们又让我重拾了信心,并且奇迹般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和孩子们说好了,吃好午饭我们一起去看《哆拉A梦》。孩子们,一个个吃好饭坐在椅子上等待着一起去看碟片。欣怡又是最后一个,孩子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我忙帮欣怡解围:“大家再等等吧,欣怡一会儿就会好的。”谁知,我刚说完,艳艳就说:“每次都是你,浪费我们的时间。”我本想控制一下艳艳的愤怒情绪的,谁知接下来的状况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几乎全班的孩子都开始抱怨:“浪费我们的时间,碟片看不全了。”甚至有孩子编起了调调,把“浪费我们的时间”用唱歌来说出来。我马上提醒欣怡:快点啊,要不然大家都不理你咯。欣怡开始了吃饭的“加速度”,三下五除二,吃完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惊奇地发现,欣怡吃饭不再慢慢吞吞,她能跟上其他孩子的速度。有时,我还发现她渐渐开始会察言观色,看看自己是不是又耽误大家了,就生怕自己又被大家指责。

  分析:4—5岁幼儿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开始喜欢和同伴交往。他们生怕同伴们对自己的不理不睬,于是就开始适当地调动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群体。这是幼儿合作行为中的自我意识。我们教师主要是去观察幼儿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欣怡是一个比较内向,发展较其他幼儿慢的孩子。在对欣怡的生活、学习、运动以及各项游戏的兴趣培养上,我们教师其实可以偷个懒。我们可以让其他幼儿来带动她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和欣怡坐在一起。用幼儿之间的感染力来促使欣怡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不仅仅是自我意识一个方面,我想在合作行为能力方面她也会有很大的突破。

  其次,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力较强的幼儿给欣怡带来反作用,也就是她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时,我们教师该有怎样的策略?我们要及时地对欣怡的进步予以肯定和支持。自信心增强了,就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了,自然也会跟上大家的脚步。

  接着我们要和家长做好联系工作。让家长在最快的时间里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和变化。让家长在家中也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那么在家园共同协作的情况下,幼儿会更稳步地提高。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