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绿树和落叶树”引发的争论……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3:46:00 


  事例:

  近日,一连几日阴雨霪霪。天一放晴,老师和孩子们都非常珍惜,趁午餐后散步的当口带领孩子们来到小花园中嬉戏玩耍。

  一到场地上,孩子们把目光立即投向平日里他们最关注的无花果树。哇!我们曾经品尝过的结出美味香甜的“无花果宝宝”的“树妈妈”的枝头片甲不留,只剩下光秃秃的几根树杈和果子。此时此景,顿时引起了大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的一片感慨和共鸣。我发现小年龄的孩子关注的是“还有几个果宝宝”;大年龄孩子关注的则是“树叶都没了”的现象,又多了一份情感在其中。虽然大家的关注点不同,但都对这一“无花果树妈妈”“落叶”事件有极大的兴趣。我随即观察了小花园周围环境,近日连续一场场冬雨将幼儿园无花果树和其他的落叶树仅有的叶子全部打落的一片不剩。这可是一个极佳的“常绿树与落叶树”经验的后续交流时机。于是我开始刻意的引发孩子们对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挖掘已有经验并拓展:第一个问题——“你觉得树叶到哪儿去了?怎么不见的?为什么?”,给予幼儿相关“落叶树”的认知经验及情感的体验;第二个问题——“无花果树妈妈还剩下几个果宝宝,几根树杈?果宝宝分别长在树杈那里?几枝几个?……”渗透“数经验”,给予幼儿“空间、方位等感性认识的提示;分别给予不同年龄段幼儿设置不同的挑战点,都给予思考的空间;第三个问题——“找一找幼儿园结果的树、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认知经验并学习表述。在我的随机调动下,孩子们热烈而有序的进行着讨论与交流,并积极充分的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小年龄浅些,大年龄孩子马上补充;大年龄孩子的观点仅管不尽理解,然而却也一知半解的跟着互动着……

  分析:

  孩子们在午餐后散步时不经意的发现“无花果树妈妈”的“落叶”变化中,教师及时的抓住了交流分享的契机,随机组织了引发出了集体性的“常绿树与落叶树”后续经验的交流活动,引发出了孩子们关于“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激烈争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出在混龄教学活动中“过程指导的交互性策略”的运用。交互性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混龄幼儿自我学习和建构的需要,更关注混龄同伴及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强调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双赢获利”。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对教育时机的把握,及时的将有价值的瞬间经教师的随机加工拓展成为有意义的集体交流活动。教师的过程中的指导因时、因事、因人而宜和细腻,在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发展的幼儿据原有的经验在活动中都能获得相应的经验。一般我的做法有:细致观察法;适时等待法;巧妙示范法;恰当参与法;解决困难法;同伴学习法;积极肯定法;有效鼓励法;激发想象法……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带来了无限活力,也使孩子们收益非浅。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