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实录:
到了吃早点的时候了,小朋友们一个个去洗手了。我和孩子一起念起了洗手的儿歌。“杨奕菲,来,我们来洗手。”我刚一招呼,菲非便乐颠颠地跑来了。我握着她嫩嫩的小手,一边教她怎样洗手,一边有节奏地念:“自来水哗哗流,小宝宝来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清水冲一冲,小手甩一甩,擦擦干握握牢。”刚开始,菲菲只是很认真地、默默地听儿歌,她最喜欢那句:“自来水哗哗流,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每次念到这段,她嘴里就会嘟嘟囔囔跟念这句儿歌中的部分词语:“哗哗流”、“搓一搓”。听了几次后,菲菲就会主动跟着念句子了。只是儿歌到她的嘴里只简化成两句:“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以后,每次去洗手她嘴里都会唠叨着:“手心搓搓,手背搓搓。”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的洗手伴随着不断重复地念儿歌,我发现菲菲渐渐地把这首儿歌念得越来越完整。
二、分析和反思:
托班孩子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于该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他们往往会边做边想,儿歌既然是“行动伴奏”,由此而产生相关的思维、动作、和语言这三个方面是并存的。 同时,托班孩子年龄小决定了他们学到的经验的特点是“做中学”。“做中学”的道理告诉我们,托班孩子的生活活动中的教育是和语言紧密相连的,伴随着生活活动的开展,幼儿尽可能运用词汇来表达所进行的真实的客观动作过程。
托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还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很多习惯的养成单靠成人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菲菲的妈妈反映该孩子原先是不喜欢洗手的,但是后来却喜欢洗手了。其实她还不知道,让菲菲真正喜欢洗手、养成卫生习惯的原因是那首洗手的儿歌。正是在有儿歌伴奏的洗手过程中,菲菲很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洗手这个动作的过程和要领。运用儿歌,可以使孩子们在“行动伴奏”中渐渐学会用语言调节自己行为的同时,也懂得了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