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功夫(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25:45 

是,材料哪里来呢?顾涛说:“我妈妈在服装厂上班的,有很多布条。”王磊说:“我爷爷是木匠,我可以请他给我们做刀和剑的。”夏小雨说;“我家是开店的,有很多硬纸板。于是我就向家长宣传了我们的主题活动情况及开展主题所需要的材料。果真到了第二天早上,家长们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材料,有的给我们拿来了硬纸板和包装纸,有的拿来了布条、还有的家长有竹园的,给我们提供了一节一节的短棍。孩子们拿着这些材料各显其能,有的做了长鞭、有的做了一把把刀和剑、还有的做了枪和棍……
反思: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兵器,体现了《纲要》中: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要求。真正使教师、家长和幼儿成为一个合作的团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也能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使主题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组织形式更活跃、更贴进幼儿。
四、创编篇
        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兵器个个兴奋不已,在豪放有力的《中国功夫》的音乐声中,我班孩子对音乐非常敏感,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踏着音乐的节奏耍刀弄枪起来。拿剑的幼儿忽而点剑、忽而撩剑;甩棍的幼儿敏捷而有力;耍大刀的幼儿更是虎虎生威。瞧!个个都是武术小英雄。
反思:幼儿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当他们的探索从跌宕起伏逐渐走向成功的彼岸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感受着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幼儿获得经验是丰富的,情感是愉悦的,这些积极的体验将激励孩子大胆表现。

        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命”,它使我们在重新认识幼儿、认识课程、认识教师等方面,赋予了新的思考。

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不再是原有的被动接受试学习,而是探索体验试学习。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可以是老师预设,可以是幼儿生成),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的现象和事物,并自由地表达与表现,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引导。
二、以整合为特点的课程构想。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该关注幼儿的多元化智能的表现,关注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的状况。我们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的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间的互动与渗透。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三、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善于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善于提升、整合幼儿的经验,为幼儿的探索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发展提出挑战;积极的调整预设计划,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保证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到我们农村幼儿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农村家庭的家长对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不够重视,使我们的利用家长资源方面碰到了许多困难,所以我们又必须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农村孩子在生活经验方面比较狭窄,我们更是需要利用各种途径来丰富孩子的经验,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挖掘孩子的各种潜能,达到发展孩子多元化智能的目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立足实际,敢于实践,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