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 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24:53 


对托班的孩子来说,吃和玩是他们的一大乐事。记得刚来园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因为想独占一个小小的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共同生活,如今的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分享意识,他们时常带来一些糖果分给大家吃。但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重视的已不仅仅是即时获得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多元智能全面发展。3岁以内的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也是人格建构的萌芽阶段,在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谦让的美德依然应该存在和发扬,针对我班的情况,我特地以谦让作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吃荔枝的集体活动。

我准备了比幼儿人数多三个的荔枝,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我们边观察边议论,说说荔枝的颜色、形状、摸荔枝的感觉、猜猜它的味道,托班的孩子生活经验不足,在日常活动中渗透一些诸如形状、颜色、味道等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我把荔枝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孩子们开始认真地剥了起来,当他们把剥了壳的荔枝送到嘴里时,告诉我,“老师,水很多的。”“甜甜的。”“有一点点酸。”“……”孩子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当有了直接感知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和真实。

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吃完了唯一的一个荔枝,用舌头舔了舔嘴巴,眼睛直直地盯着盘子,嘴巴微微嚅动着,意犹未尽。这时候,我问道,“还想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给谁吃?”话音刚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给我吃,给我吃!”我把盘子给孩子们看,只剩下三个了,这显然不够了。

“怎么办,这么少的荔枝,你们想给谁吃?”我故意把“谁”字着重说,有意引导孩子们想到他人。这一次,只有一两个声音还是说“给我吃。”其他的孩子呢,似乎若有所思,周围是那样的安静,这一回要想把很好吃的荔枝让给别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过了一会儿,天天说话了:“给奶奶吃。”哦,一个有良心的孩子,没忘记平时保育员奶奶给他喂饭、塞裤子。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并鼓励他亲自把荔枝送给奶奶吃。这时候,帆帆突然从小椅子上走过来,欲拿盘中荔枝,我心中一急,正欲抓住她的手。不行,我转念一想,这样做会挫伤她的自尊心,莫非他也想把荔枝送给别人吃呢!我还不如顺水推舟:“帆帆,你想给谁吃?” 我望着她,她看看我,有点尴尬地笑笑,顿了一顿,把荔枝递给我:“给老师吃。”我接过荔枝,心里庆幸着,我差点儿错怪了她。眼看着盘子里只剩下一个荔枝了,说时迟,那时快,年龄最小的敏敏这时候再也按捺不住了,急急地跑过来,抓起荔枝就走。“老师,他抢了!”孩子们叫了起来。“让给他吃好吗?”“不!”“他最小,我们是哥哥、姐姐,我们把荔枝让给他吧?”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听说自己是哥哥、姐姐了,孩子们终于让步了,表示愿意把好东西让给他。

我问孩子们:“你们把好吃的荔枝让给别人吃,你们开心吗?”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居然告诉我:“不开心。”我尴尬极了,怎样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体验到关心别人的快乐呢?我想起了陈鹤琴老先生的一句话:“提供给幼儿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