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接带中(三)班以前,我就听说这个班有个与众不同的男孩镁镁。他不仅有一个女孩的名字,而且他的行为也没有男孩的味。到了这个班以后,我算是亲身体验到了其他老师对他的一番评价了,平时,有事没事的,他就喜欢“粘”在老师的身边,像个爱耍娇的小姑娘,嘴里还嗲声嗲气地用上海方言说:“我喜欢侬“、”我跟侬要好“,尤其是他做错事的时候,更是赖在老师身上,身体不断地往老师的身体上靠,嘴上还会喋喋不休地对老师说:“求求侬,原谅我好吗?”如果不对他做原谅的表示,他就无休无止地朝着教师哭,越哭越响,闹得大家都不得安宁。他做事的样子扭扭捏捏,拖拖沓沓。每天睡午觉,他脱衣服是最慢的一个,一边脱,一边与边上的孩子说话,人家不理他,他就拉别人的衣服,或者靠在别人的身上。
镁镁很特别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学校学习儿童心理学时,我懂得了在幼年时期,儿童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时时能够表现出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一致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它同一个人一生的社会适应和幸福都有联系。我对改变镁镁行为心中没有底,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相信,他的行为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一定是家庭不良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镁镁的爸爸妈妈是在年龄很大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孩子,妈妈一心希望生个女孩,将来能与自己贴心一点,镁镁的性别成了她生活中一种遗憾。在镁镁出生以后,他的妈妈就以一种教养女孩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以此补偿心理上的这种遗憾。她给他起了镁镁这样一个名字,后来索性就亲昵地称呼他“妹妹”了;她给他穿的衣服是花花绿绿的;偶尔。她还给自己的孩子梳上小辫子……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镁镁自小就在邻居家里长大,邻居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很杂,他们不仅都以镁镁的妈妈那样的口吻称呼镁镁,而且还以猎奇的态度逗镁镁玩耍。
尽管镁镁的爸爸是个大忙人,我还是找到了他。我向他坦率地讲述了任凭镁镁的行为发展下去的后果,希望镁镁的爸爸即使再忙,出要抽出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玩,让孩子经验一些男子汉世界中的事情,让镁镁有机会向自己的爸爸认同。镁镁的妈妈似乎已经初步尝试到了自己一手种下的苦瓜,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性格不男不女的人,因此对我的建议也都绝对采纳,与我的配合十分到位。
在幼儿园里,虽然没有男教师,但是有的是男孩子。我经常有意识地让镁镁参加男孩子“官兵捉强盗”、“星球大战”这一类男孩子喜爱的游戏,让他整天与一些顽皮的男孩在一起打斗、追逐。这样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一开始,镁镁不愿意参与这样的游戏。我心中很明白,游戏如若没有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参与,它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激发镁镁主动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我精心地创设了游戏情境,安排新的材料,并让几个与镁镁接近的男孩邀请他一块参与游戏,几次以后,镁镁逐渐爱玩这类游戏了。
我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