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些不一定要孩子说出来,但他是在感知体验中积累的。
因此,在这样的真实生活情景中,分散了陌生环境对幼儿造成的压力,所有的区域都是自由、开放的,幼儿的行为不受限制,更加自主了。真实生活物品引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共鸣,幼儿在开心的同时喜欢开口了,在开口的同时也开窍了。
二.丰富的操作区域——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来认知周围事物的,也就是在动作中进行思维操作,因此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活动材料是非常必需、必要的。丰富的活动材料就是要为托班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它们应该是多功能的,具有多元性和整合性。我们要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进行语言练习。
1.变废为宝,让幼儿在自由摆弄中积累相关经验
我们一直认为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很适合低幼年龄的孩子,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低结构的材料同样能引起并能更好地维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而低结构材料最经济、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变废为宝,让废旧材料为幼儿教育服务。如我和孩子一起收集大大小小、不同形状、颜色、图案的废旧纸盒,孩子们就用这些纸盒快乐地开展游戏,可以找找自己的纸盒,数数纸盒,比比大小,在盒子里钻钻爬爬,把盒子垒垒叠叠等,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兴趣盎然地自由摆弄着这些纸盒,并在摆弄中感知、在感知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
2.适时变换,让幼儿在新的刺激下发展操作行为
托班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他们兴趣随时会改变,操作行为也同样短暂,针对这样的年龄特征,及时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做不断地调整、补充,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如投放各种纸盒,一开始孩子自由摆弄,有的钻、有的垒高……但当时间一长,幼儿逐渐失去兴趣时,我们马上以玩伴身份参与,引发了装饰纸盒,我们把纸盒变成了小房子、小动物、小汽车,我们粉刷房子,在房子上贴贴小花,装装门帘,为小动物穿上漂亮的衣服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马上又来劲了,在粉刷房子、砌屋顶、穿门帘、纽小花、敲印章等活动中乐此不疲,自主自由,边玩边学,尽情地表达表现自己,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孩子们在装饰好的房子里看看玩玩,开着装扮好的汽车到处跑跑,多么开心。通过这些活动,“盒子”的功能从封闭的、单一的转化成开放的、多元的,维持并满足了托班孩子的游戏行为。
在创设托班孩子喜欢的环境时,我们始终把儿童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安全、开放、丰富、整合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关注孩子,把握时机、提供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验,推进孩子全面的、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