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可以和削弱配合使用。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刚才说过,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见人不打招呼,不喜欢打招呼,家长有的时候就是说怎么见了人不打招呼,这样子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不要这样子。这样他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羞,越来越不敢出去见人。这时候你忽视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他见人不打招呼,你发现了这种问题,比较内向、比较害羞,你忽视他,然后鼓励他说,你要见了面打招呼,有礼貌。当他比如说见着谁打招呼了,见了一个小朋友,或者是见一个小动物打招呼的时候,你说,今天表现真好这种削弱和强化的配合使用,说表现真好,你今天见到阿姨打招呼了,妈妈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子来,她不打招呼的时候不去关注他,把这个行为忽视掉,忽略掉,当出现跟你所期望的行为的时候,你去表扬他,强化他。
第四点暂时冷落,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要给他情感上的冷落。
我们现在不提倡体罚什么,但是小孩儿是很在意父母的情感冷落的。表现不好了,父母不高兴,会记得很深,会改变他的行为。我女儿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她自己弄得不好的东西,她自己哭,我就不理她,她就不哭了。慢慢慢慢总是这样的,她又自己去弄,自己弄好了,或者是你帮点她,说你这样子好了,你自己要调整,你不会的时候你要问爸爸妈妈,你不要哭。当她做错事的时候,你冷落她。做得不好的时候,有的家长批评或者是很严厉的批评,训斥,都不好。
第五点是引导,给孩子讲道理。
对大一点的孩子你给他讲一些道理教给他。
第六条是"暂停"。
这是一种临时性的惩罚方法,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让他回到自己房间呆一会儿,限制他的自由,好像军队里关禁闭。这种方法适用于父母、孩子脾气都比较暴躁的家庭,它可以抑制双方的火气,双方都冷静地思考思考。冰球比赛就用这种惩罚,较轻微的犯规小罚--罚出场1分钟,较严重的犯规大罚--罚出场3分钟。其实这种方法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暂停之后,还要辅以别的方法,如冷落、引导、取消权利、讲道理等。
第七条,取消权利。
平时孩子在家里可以玩游戏,玩电脑,向妈妈要钱,周末晚睡一小时,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权利。但是如果他犯了错误,可以取消这些权利,可以按照他犯错误的大小,决定取消什么权利。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前后一致。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妈妈这样,爸爸那样,或父母这样,爷爷奶奶那样。尤其不要说话不算话,答应给奖励的不给奖励;说惩罚的,心一软就不惩罚了;说冷落他,过一会忍不住了,扑哧一笑,一切恩仇全解除,下次孩子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家庭是,爸爸妈妈负责管孩子,爷爷奶奶负责惯孩子,这种家庭的教育怎么能好呢?
第八,消弱、忽视。
忽视就是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采取不理睬的态度,装作没看见。这样做,就等于使孩子的行为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既不批评,也不赞成,结果,这个行为就会慢慢地消弱。举个例子,在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小女孩总是爬窗户,老师怕她摔着,每次看见她爬到窗户上,就把她抱下来,过一会她又上去了。这个孩子肯定是希望得到大人的个别关注,但是在幼儿园里,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抚摸每个孩子,抱抱每个孩子,她就上窗台,一上窗台老师就得去抱她。后来我告诉老师说:你不用理她。结果,孩子在窗台上站了十几分钟,自己下来了。经过这样几次,她的毛病就改了。又如,孩子在家里,你在做饭,他摔门,或者使劲敲一个东西,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希望你去和他交往,但是你没有时间和他说话,他就捣乱。这时候,你越说他越不行,等于强化了他的行为;你不理他,过一会他觉得这样做没有结果,他就不做了。对孩子的有些行为我们是可以这样的。比如,他自己的东西找不到了,非得让你帮他,你就可以不理他,让他自己找,告诉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东西放到什么地方。如果你马上帮他找,以后他一有什么东西找不到,马上就来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