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家庭看“心”病(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7日 19:47:49 

  家里已经出了个病人,为什么又有人病了?刘教授解释,这就是家庭运作出了问题。这位父亲的老伴已适应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夫妻间的沟通既少又简单,而他退休后还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他要寻找新的生活支点,结果,他就将一种病态的关注转移到儿子身上。

  在这个家庭的三角关系里,有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父亲与已成人的儿子间的关系表现出过分紧密,而他与妻子的关系却淡了,而实际上,他与妻子的关系应该是家庭的主线。这对父亲来说,获得了心理平衡,合情合理,但给成长中的儿子带来内心冲突,成了受害者,不能拒绝父亲的关心,但自己又要成长,这时,心身疾病就成了他对父亲的无声反抗。

  于是,心理治疗师着手调整家庭关系,强化3名家庭成员中的夫妻关系主线,给儿子精神上的解放,比如夫妻一起画画、锻炼,一段时间下来,治疗非常成功,家庭运转恢复正常,父子的精神状态也都恢复了正常。

  德国心理学家看中国家庭

  2月16日至23日,深圳市康宁医院承办了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18名德国、瑞士、中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对来自全国的78名心理治疗师开展了国际水准的培训,系统家庭治疗是其中重要内容。

  玛佳丽女士是这个培训项目的德方负责人,在德国她有自己的心理诊所。其他的国内外心理治疗专家和她一样,也是这个培训项目的志愿者。

  玛佳丽女士说,她发现现在不少中国家庭,夫妻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实际上并不爱对方,是“貌合神离的凑合式家庭”。

  玛佳丽发现,不少中国家庭将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甚至寄宿制的学校。她认为,“这种爱的方式并不好”,尤其是将很小的孩子送寄宿学校,“因为儿童需要稳定的环境,在儿童期、少年期与家庭分离,会对他的成长及成年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孩子的压力过大,因为上几代人对他们的期待过高。在玛佳丽女士眼中,中国娃娃太可怜了,都没有时间玩。另外,他们也没有玩伴。有一个小男孩被母亲逼着弹钢琴、学书法,还有外语,母亲要为他考外国语学校做准备。这名3年级的小学生边弹琴边感慨:“老鼠都比我幸福。”当大学副教授的母亲问为什么,回答是:“老鼠可以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么,哪些家庭容易出问题?玛佳丽女士说,“情况取决于家庭内部的关系”。有些困难每个家庭都会面临,但不一定都会有大麻烦,“不过,在应付人人都可能面临的困难中,家庭作为一个单位,有其能力的差别。”

  她进一步解释,能力首先来自家庭内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中的“粘结力”要适当,它不能太松,过于松散的家庭关系肯定会出问题,不过,它也不能太紧,太紧了让其成员感到“压力”。

  在家庭发展的各个关键点上,也比较容易出问题。中德培训项目中方负责人、心理学专家赵旭东教授说,如人结婚生子、功成名就、衰老一样,家庭也有其生命周期,家庭里的危机常发生在家庭生命周期的转折点上,比如生孩子,在夫妻的紧密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小孩,还有孩子长大离家、退休等等,这些关键点最易出问题。

  心理治疗没有快餐

  据了解,中德培训项目采取连续式的培训模式。2月23日,据赵旭东教授介绍,同一批人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然后回原工作岗位从事临床工作,过一段时间再集中强化培训,培训期间既介绍理论,也训练很多实际操作的技

  • 情商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