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洗手(1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4月17日 20:35:14 

  同样的,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素材之后,让他去认识常见常用的字,他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如果我们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用枯燥无味的识字侵占他们探索世界的时间,学习于他们来说,不啻于一件苦差。开始的越早,厌学的越快。

  早期开发的研究"硕果"都是在两极比较之下产生的,在那些得不到任何智力方面良性刺激的儿童身上,的确会看到飞速的进步。在现代化文明的城镇当中,过度的刺激,反而无益于儿童的发展,孩子需要很多安静、独处的时候,也需要时间来消化所接受的各类刺激。

  多年来,脑神经科学家进行的所有研究,都仅仅发现并证明了,缺乏恰当的经历或者有害的经历,会阻碍乃至损伤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却偏偏没有找到确凿的事实和证据,说明怎样做才能够促进或者加速大脑的发育。所有进入市面的理论,都缺乏长期效益(long-term effect)的证明。胎教、给婴儿听贝多芬莫扎特、闪卡、进行所谓的"早期开发"活动,等等,都的确能够取得短期的"提高" 智商效应,然而一旦进行长期效应的控制小组比较,这些早期开发活动毫无例外都不能证明自己有什么真正长远的好处。

  而教育孩子,恰恰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我们具备远见,而不是短视。只要我们仔细想想:我的孩子在3岁会认字背唐诗、会心算口算,和他到了8岁再学会这些本事,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再问一个问题:哪一名22岁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信和简历上,会堂而皇之地写上:"本人3岁即认识2000个字,会背100首唐诗,5岁会弹奏贝多芬,6岁拿到围棋二段证书"?

  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招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孩子过去有多么辉煌,而是考察他未来能够为哈佛以及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上文字摘抄自《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与市面上的一些流行说法恰恰相反,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类大脑的潜能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过度开发某一项功能,就会侵占其他正常功能的空间,抑制甚至泯灭其他应有的功能。所谓"开发右脑"一说是伪科学,人类大脑的发育应该是均衡的、循序渐进的,只要不是在过度荒芜的环境中,大脑的成长不需要人工的干涉。早识字阅读其实就是占用了孩子本应用于开发其他功能、本应健康成长的部分。不客气地讲,早识字早阅读实际上是在浪费和扭曲孩子的生命,任何此类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其唯一的好处就是取悦家长,给家长以炫耀的资本。

  儿童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循序渐进、慢慢成熟的。就像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第一颗牙一样,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认知能力。任何提早、拔高、偃苗助长的行为,有可能取得暂时"辉煌"的成果,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损伤。

  儿童在生命的头几年,需要运用大部分能量去好好长身体,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础;他们需要运用能量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心理地基。他们需要运用能量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百折不挠。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让他们过早学习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则提前透支了他们用以发展生命的能量。(《接纳孩子》)

  孩子3岁会念书,与到了8岁会念书,对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没有本质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别越来越小。一个人是否聪明、能否过上幸福生活,跟他几岁识字阅读没有关系。今后的世界需要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坚实的自信心、富有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能够担负责任、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并有团队精神,而这些关乎情商的素质,恰恰是需要在学龄前培养、开发和保护的。

  儿童在学龄前处于梦幻时期,人的创造性潜能都看在这个时期保护得好不好,此时的孩子就是要天马行空地去幻想,认为什么都是可能的,而不是给他一本书,死读那上面的内容,挫伤他的创造力,过早地"唤醒"他,让他以"客观"的物质的目光去看待世界。"早醒"的孩子在学龄期会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在成年后容易患上抑郁症,在中年和晚年则容易患上各种因压力而引发的疾病。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