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教学实录与点评(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22日 09:37:33

  幼儿5、6、7分别创编出跳跃、打响指和耸肩的动作。

  老师对上述幼儿的创编动作均给予了肯定,且边模仿其动作边伴以语言朗诵:跳、跳,扭一扭;打,打,扭一扭;耸、耸,扭一扭。全体幼儿模仿上述动作。

  7、老师:这次我们把晨间玩过的游戏编到舞蹈里面。

  老师边示范拍球的动作边语言朗诵:拍(球),拍(球),扭一扭。

  老师:除了排球,还有什么动作?

  幼儿8:跳绳。

  老师肯定其回答:跳(绳),跳(绳),扭一扭。

  (老师要求幼儿严格地按照固定的动作结构要素--"×,×,扭一扭"创编动作,体现了开放与封闭和谐统一的教学思路,其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在经过一定的变式练习后,能自然积淀形成相应的动作模式,为快速适应后续的各种变化动作做好技术上的准备。)8、老师;你们已经想出了很多动作。这次你们来做动作,我来找。我找到谁,谁就来当领头人。

  老师: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你准备做的动作。你做的动作应该是"哒,哒,扭一扭"。

  (先想好动作,再随乐表演。这使得幼儿的学习始终处在从容不迫的状态中。)音乐起。幼儿坐在椅子上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扭一扭"随乐创编动作。老师绕椅子行走并观察幼儿的动作。一旦发现某幼儿创编出较好的动作,老师便反馈该幼儿的动作,并暗示其他幼儿模仿其动作。

  9、老师:刚才一个小朋友想到了"蝴蝶飞"的动作,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就想到了"兔子跳"的动作。原来,小动物的动作也可以编到这个舞蹈中来。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小动物的动作?

  幼儿9:小花猫(边说边做小猫叫的动作)。

  老师和幼儿一起按基本的动作模式模仿小花猫的动作:叫、叫、扭一扭。

  (借助固定的动作模式,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方式。)10、老师:这次我们轮流来当领头人。我先当"领头人",你们要跟谁学动作?

  全体幼儿:王老师。

  老师:然后就是(老师手指着身旁一幼儿)?

  全体幼儿:×××!

  老师:×××做完动作后,就轮到(老师按顺时针方向再往下指一幼儿)?

  全体幼儿:××!

  ……老师按此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轮流的概念,即一个接一个当领头人。

  (可见,音乐活动同样可以实现各领域间的渗透,而且这还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和自然的领域渗透方式。)11、老师:每个人想一个动作!先做一个动作,再扭一扭。听好音乐。每个动作做四次。

  老师与身旁的幼儿(第二位领头人)轻声交流,了解其创编的动作。

  12、老师:我是第一个领头人。请大家眼睛看着我。

  老师(第一位领头人):刷,刷,扭一扭(刷牙的动作)。动作重复四遍(以下同)。

  幼儿10(第二位领头人):啄,啄,扭一扭(小鸡啄米的动作)。

  幼儿11(第三位领头人):跺,跺,扭一扭(跺脚的动作)。

  幼儿12(第四位领头人):抓,抓,扭一扭(类似大灰狼扑向小动物的动作)。

  幼儿13(第五位领头人):开,开,扭一扭(类似开花的动作)。

  幼儿14(第六位领头人):飞、飞,扭一扭(蝴蝶飞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逐个模仿领头人的动作。每当领头人做至第三遍动作时,老师便和下一位领头人轻声交流,帮助其明确自己要创编的动作,并在第四遍动作即将结束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要换动作啦!

  (老师提前与领头人沟通,有助于领头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并做好相应的动作准备,避免因即兴表演产生反应焦虑和混乱。同样,老师的语言提醒也有效地阻断了幼儿有可能出现的动作惯性,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更为自然和协调。)老师对上述领头人的表现给予了鼓励。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