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幼儿阅读,老师巡视,发现有问题让他们记录下来。
针对记录情况与幼儿讨论:哪一幅图看不懂?哪组已经明白了来告诉他们。
每组一位代表到集体面前讲述故事,师随之翻阅大图书。师生共同展开讨论,解决共同的困难。
3、带领幼儿共同阅读。
(1)冬天来了小兔子、小猫、松鼠各自砌了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出示字卡"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2)有一天,小动物外出找食物,回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指向第17页上的小动物问:"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他们找到自己的房子了吗?他们是怎样找到的?
(3)当它们找到了自己的房子时会说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4)故事中的"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在下雪以后都变成了怎样的房子了?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就叫白房子。
(5)第二天,天气又有什么变化了呢?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4、尝试认读汉字。游戏"字宝宝回家去"。
幼儿从篮子里任选一个字卡,仔细对照图片上的文字读一读,然后贴于额头,听到老师说:"字宝宝回家去"便快速站到相应的房子里去。教师逐一检查。
5、再次阅读。
师:"我们再来一边看书,一边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一讲。"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采用请幼儿将动物送回家并说出理由的方式为后面小动物找房子作了铺垫,因此有利于幼儿理解后面的故事内容。在分析、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时,我能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激发幼儿的情绪。但是,在活动的安排上我认为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活动目标定位应作进一步调整,活动中让幼儿自主阅读后应让他们先讲看明白的地方,再说出看不懂的地方。
音乐活动:小音符的房子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五线谱,知道构成五线谱的元素线、间、小节线以及高音谱号的名称。
2.让幼儿自由在五线谱上建构的乐谱,并能说出自己在五线谱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音符头饰。2.五线谱图示。
3.制作五线谱的毛线,将若干小节线、高音谱号放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合作游戏:与幼儿一起建构小音符的房子。
音符妈妈:我想给音符宝宝建一座房子,你们说起什么样的呀?需要什么材料呀?
幼儿讨论后出示五线谱图示,征得幼儿同意后,对照图示开始与大音符宝宝一起拉线建构,要求幼儿合作完成。
音符妈妈:让我们对照设计图,看看还缺少什么材料。请小音符宝宝去找来。
2.认识"五线谱"。
音符妈妈:房子起好了,我们来给它安个名字吧,叫"五线谱"。五线谱上有一间一间的房间,这是五线谱的第一线,这是第一间……还有房子的大门"高音谱号"。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以后,住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3.游戏:住房子。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分别站到五线谱的相应位置,巩固对线与间的认识。
音符妈妈:音符宝宝一定很想住新房子吧,为了不拥挤,一个大宝宝带一个小宝宝住一个房间。
音符妈妈:大宝宝站第三线,小宝宝站第一间。
音符妈妈:请宝宝自由选择,并说出你站的位置。
音符妈妈:小音符的房子真有趣,到下次,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的朋友来做客,小音符回去想一想,可以邀请谁?
活动反思:
此活动教师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乐理知识设计成为幼儿易懂的,而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感性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活动开始时以游戏来吸引幼儿,调动他们的情绪,教师教态亲切,称呼幼儿为"宝宝",与幼儿有情感交流,使得活动顺利的过度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是知识的学习,让幼儿正确认识"五线谱",教师在活动中掌握了幼儿的学习特点,结合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采用三步教学法。可是幼儿在这一环节里注意力有所分散,教师的语言应该紧凑,更好得转移幼儿的注意到五线谱上来。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五线谱的认识,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培养幼儿大带小的合作品质,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手段的结合,利用音乐的效果,采用游戏的形式,更好的体现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教育理念绘画:神奇的房子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选用线条、形状、颜色、创造性地表现想象中的神奇的房子。
2.初步学习合理安排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3.体验创造性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