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达到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以及桃花盛开的美景,导入活动;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贴绒教具进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迁移作品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这一活动案例可以看出,该活动在活动步骤的设计和表述上是较为有效和明确的。"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有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大班社会活动:《与弟弟妹妹交朋友》(情感体验)秀屿区东峤中心幼儿园 林淑钦(本活动设计获莆田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等奖)一、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弟弟妹妹交往并能带好弟弟妹妹活动。
2、体验做哥哥姐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3、愿意分享自己的交流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已有生活、学习自理方面的经验;(2)懂得交朋友的基本方法;(3)对互动班级的幼儿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2、知识准备:(1)已学会游戏"炒豆子",掌握系鞋带、踩高跷的技能;(2)知道折纸的基本方法。
3、物质准备:(1)已折好的双正方形、小船、帽子、大象若干;(2)图书、图片、卡纸、彩色笔、剪刀、瓶盖、玻璃珠等材料若干。
(3)互动班级:小班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班黄老师来做客引入,引导幼儿梳理交朋友的基本方法。
师:今天,小班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她想邀请我们去小班和弟弟妹妹交朋友,我们掌声欢迎黄老师。
黄老师:小朋友好,能认识大班的小朋友,我真高兴,我先来自我介绍吧:"小朋友好,我叫黄X X,我喜欢唱歌,喜欢折纸,还喜欢交新朋友。欢迎你们去我们班做客,谢谢大家。"师:刚才黄老师很有礼貌地向大家介绍她的名字和爱好,我们也学过了交朋友的方法,有谁告诉老师交朋友时要注意什么?
师幼共同小结交朋友的方法:
1、要礼貌待人--能用礼貌用语进行自我介绍。
2、关心他人--能帮助别人。
3、学会分享--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物品。
师:那谁愿意用交朋友的这些方法,向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呢?(请能力不同的孩子介绍自己)(二)引导讨论,体验交流。
1、引导讨论:
师:今天我们要去小班认识弟弟妹妹,我们要怎样当好哥哥姐姐?你要和弟弟妹妹玩什么游戏?
(1) 幼儿分组讨论,师倾听幼儿讨论情况。
(2) 每组请一名幼儿代表发言。
师:小朋友真能干,等下去小班的时候,我们要当好哥哥姐姐,一个人要带一个弟弟或妹妹,和他(她)交朋友,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班级、名字,然后问弟弟(妹妹)的班级、名字,最后,再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好不好?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2、体验交流。(互动班级:小班)(1)引导幼儿根据事先了解的小班幼儿发展的情况,有目的地自由结识新朋友。
(2)幼儿分组游戏,(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均衡,采取"扬长补短"的搭配手段,进行分组。如:动手能力强的哥哥姐姐带着动手能力弱的弟弟妹妹进行活动)师有目的观察指导,并做好记录。
预设五组,体验交流。
第一组:故事屋:提供图书、图片,与口语表达能力比较薄弱的弟弟妹妹交流,教他们"多说"。
第二组:巧巧手:提供卡纸、彩色笔等材料,教给弟弟妹妹折纸的基本方法。
第三组:健身园:提供高跷,教给弟弟妹妹踩高跷的技能。
第四组:聪明屋:提供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剪刀等材料,与弟弟妹妹合作完成"美丽的贴画"。
第五组:点击数学:提供瓶盖、玻璃珠等材料,教给弟弟妹妹手口一致数数,并说出总数的方法。
(三)交流分享做哥哥姐姐的体会和想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结识的弟弟妹妹叫什么名字?
师:你们带着弟弟妹妹参加了什么活动?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作品?请把制作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桌上,并告诉小朋友你们做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