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客观问题分析及几个培养重点(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10日 20:54:46

  首先,小学的教室不像幼儿园那样色彩缤纷,充满童趣、充满温馨的气息了,不那么吸引孩子的眼球和心灵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黑板、宽大威严的讲台、一排排格式化的排列整齐的课桌椅,使孩子多了一些紧张感。

  其次,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还有陌生的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交往能力比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3、学习内容的差异。

  幼儿教育又被定义为启蒙教育,这个时期是以智能的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因为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考核,老师比较宽容,孩子即使表现得弱一点、落后点也没关系。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不断的还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区里、市里的调研考试。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由于遗传、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等因素,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缺陷,但是他辨别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或者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很差,或者视觉、动觉的协调能力很差。这些都会导致听课、做作业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孩子在新的群体中不被认可,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受挫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4、学习方式的差异。

  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刻苦精神。其次,进入小学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强调班级体的统一,特别是在规范、要求和教学进度上更是强调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定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惰性,有的孩子可能动作慢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有的孩子可能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态度过于严厉,孩子就会感到孤立无助、害怕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

  5、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除了学习外,吃喝拉撒大事小事都可以依赖老师。而小学老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对孩子的关注大大减少,课间孩子自己分配时间,自己参加活动、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孩子会明显感觉到小学的老师没有幼儿园的好,没那么亲,没那么喜欢他了。孩子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紧张感,甚至焦虑感。

  6、儿童心理的差异。

  心理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以上的一系列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说到底就是压力的变化造成的。我们曾多次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过访谈,发现很多孩子对小学的学习既期盼又害怕。他们期盼的是进入小学以后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更多新鲜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害怕的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会不会很严格?新同学好不好相处?学习任务重不重?还有没有时间玩等等。如果家长引导不当,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在带孩子报名的时候,对孩子说:"上小学不同于上幼儿园了,每个学期都要考试。你可要好好收收心了,要好好学习,争取每一门功课都考100分。"孩子听了,非常惊讶,接着便大声嚷嚷着:"我不上学了,我不上学了。"原先对学校的憧憬一扫而光。这位家长在孩子还没出发时就给孩子背上了精神包袱,使孩子产生了恐慌情绪。

  今天,我要和各位分析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针对以上几个比较突出的差异,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哪些引导。

  一、做好心理疏导,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我们要尽量从正面入手给孩子讲讲学校吸引人的地方、学习的乐趣,帮助孩子提前建立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的熟悉感。您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校园附近转一转,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看小学校的大门、教室、操场、操场上的玩具,欣赏欣赏宣传栏里小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等等,让孩子对学校产生向往之情。您可以找一个同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让您的孩子和他成为好朋友,解除孩子的不安情绪。您还可以在带孩子报名、报道的时候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一个感觉,原来妈妈和老师很熟悉。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当然,除了这些还不够,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惯,都以自我为中心,您还必须教孩子学会宽容和谦让,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他能够成为一个深受别人欢迎的人,他就能够很快融入新的集体。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