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论文:鞭子坏了……(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18日 12:01:01

  本案例中的孙志超小朋友其实只是我们身边许多同样具有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孩子中的一员,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习惯求救于老师的帮助,很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个人认为:

  ●观点一:信任孩子,该放手时应放手!

  如在本案例中,出现“鞭子坏了”的情景时,孙志超小朋友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求助老师呢?虽然他有迫切修好鞭子去抽陀螺的强烈需要,并且起码如果他愿意尝试的话,第一种固定结构的连接他完全有能力做到,但是,当老师委婉地提出让他自己解决问题时,他几乎是无所适从。归根结底,是他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独立意识!因此,首要的是激发、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但是,在组织活动时,我们有时还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因为担心孩子能力不足,顾虑孩子秩序混乱,而使孩子无形中处于被约束、被牵制的状态之下。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因为缺乏自主尝试、探索的机会而慢慢增长惰性,养成依赖心理,独立意识一点一滴消失殆尽!

  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会在活动中尽情自由地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受困的疑惑,“有疑才有思”疑而促思才会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并且他们会从中发现自我的能力,享受到解决问题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而这一切,正是孩子们最初独立意识的来源!

  ●观点二:支持孩子,该出手时就出手!

  孩子在有了独立意识之后的尝试、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暂时性地陷入困境,如类似本案例中尝试失败后的挫折、失意,找不到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时的彷徨,对自我能力缺乏自信的迟疑等等。这时需要我们老师能敏锐地察觉孩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及时地伸出手扶孩子一把!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帮助应该是隐性的、适时必要的介入,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包办代替。在本案例中,我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 “引导者”和“支持者”,几乎没有任何动作的参与,孩子最终还是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问题。

  因此,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细心观察,学会用心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提供合适的支持。这些支持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导向性的问题,启发性的建议,激励性的话语,宽容性的态度,还有材料上的提供,或者是比较明显的动作暗示等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相机而教”。

  ●观点三:培养孩子,到时方可不出手!

  在引导孩子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累经验,将他们的探索、尝试引向深入,激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比较不同事物,不同情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事物、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等,不断拓展、开阔孩子的思路,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解决生活、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他们从中体验到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是件快乐、有意义的事,从而增强他们爱思考、乐探索的精神动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遇到困难积极面对的良好态度,能勇于将各种知识、经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转化成应对困难的多种潜能!到了这样的时候,困难来了,孩子们还需要我们出手相帮了吗?

  也许这样的状况只能是我个人的理想主义,但是,起码如果我们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么,我们努力一点,就会和理想靠近一点!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