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新生口齿不清的案例分析与解决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9日 10:30:33

  案例描述:

  小班新生开学了,经过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我班有多位幼儿明显的说话口齿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根本不开口,不愿与老师同伴交流。文静是我们小四班口齿不清楚的典型代表,倒不是因为她说得最不清楚,而是因为她虽然说不清楚却非常爱说话,还嗓门很大,教室里时不时会传来她那不清楚的话语:“嘟(朱)老机(师),跟(坚)宇嘎(打)人了!”“嘟(朱)老机(师),咔(他)扛(抢)我的积木!”……这样的声音每天要在教室里回响很多次,有一次,她竟然把我们班的黄老师喊成了“黄老吉”,闹了个大笑话,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这样口齿不清的幼儿在我们班还有几位,如:坚宇、先亚、元元、韩烨等7位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咬字发音不清,竟占了班级总人数的20%以上。为此,我特意针对小班新入园幼儿进行了一项《新入园幼儿语言表达清晰度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入园幼儿口齿表达不清现象普遍,我园新入园的幼儿中有1/4以上的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齿不清。

  分析与反思:

  口齿不清楚的幼儿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也变得很困难,因为孩子无法理解他们的“语言”,使得这些幼儿在感受到自己“语言”的与众不同后,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此紧闭其口,再也不与人交流。长期以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卑感会加重,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带来更多的危害,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也是很大的障碍。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表达意愿,养成清晰的表达习惯习惯成了我对本届小班的首要要求。而只有找准孩子口齿不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口齿不清楚的病灶。经过查阅资料以及现实观察发现,孩子口齿不清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的生理原因,也有其主观外在因素所致。

  生理原因:3岁以前的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听觉分辨能力也较差,对于区别较小的音不易辨别出来。同时他们又不善于协调地使用发音器官,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以致不能正确发某些音。这种情况对3岁以前幼儿来说,属正常情况。生理原因的另一种情况是舌系带过短,舌头运动不自如,使有些音发不好。据生理、医学专家的研究,幼儿在三岁左右时,发音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脸部的小肌肉群还不能完全掌握某些音节的发音。这一阶段的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上也比较柔弱,对声韵区别不大的音节也是不易辨别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存在发音不清楚的现象并不可怕。比如: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尖中音R、L 和舌根音G、K、H,发音不准,如将CHI,FAN(吃饭)说成QI,FAN把GE,GE(哥哥)说成DE,DE等等。

  病理原因:有的孩子患重病,比如高烧或其他疾病,使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损害;有的因头部受外伤(碰或打伤),使大脑的语言运动区(右手用筷子的人,在大脑左前方)受损,影响了言语活动;有的因听力损伤,如外伤、患耳疾,较长时间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后,孩子听不准音,也就无法正确模仿。

  而有的幼儿则是舌系带过短、腭裂、喉部疾病等病理原因而导致说话不清楚。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生理导致的发音不全可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自然克服,而人为导致的发音不全就是更可怕的了。据我生活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语言表达不完整,周围的人及其家人不但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而是模仿孩子口齿不清的语言和声调来和孩子玩闹,逗乐。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助长了孩子讲话发音不准确,口齿表达不清的毛病。而到了孩子入园时,孩子的这一毛病便暴露无遗。孩子学话的主要途径是靠模仿,如果周围的成人说话含混不清,孩子的话也就说不清。有的成人说话没有问题,但对孩子过于娇惯,任其娇滴滴地说话,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发音不清。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