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区级活动开始了,6名孩子进入益智活动区,今天益智区新投放的材料有弹珠,4个孩子玩起了夹弹珠的游戏,杰杰和雯雯能轻松地夹起弹珠,天天拿着筷子,加了几次加不上来,索性沿着盆壁拨上来放入杯中,乐乐夹了几次总是夹不住,就放弃去玩别的玩具了,于是,我拿来报纸,用报纸搓了一些小球(汤圆)我装在盆子了,端到区角说:“瞧,胡老师给你们做了一些可口美味的汤圆,用筷子夹起来尝尝”,闻言乐乐又过来一起夹,这一次乐乐和天天都成功的夹起了汤圆,乐乐快乐的叫着:“我夹起了,我夹起了!”看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容,我也笑了。
分析:
当孩子的操作活动达不到目标时,要考虑他动作的发展特点,继续下去,孩子因感到难度太大,会失去挑战的兴趣而转移活动的目标,教师应及时发现孩子能力的差异,适时进行活动的调整,活动中,教师以客串的身份为小朋友送去“美味的汤圆”,又一次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汤圆是纸制的,比较容易夹,降低了活动的难度,乐乐又过来尝试,他对于夹东西兴趣是有的,只是在经历多次的失败了,而放弃了,这一次拿来的是小纸球(汤圆),他愿意再一次进行尝试,当他成功的夹起“汤圆”时,高声呼叫,可见孩子是多么的高兴。
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合理,能激发孩子操作兴趣,能让区角活动顺利的进行,活动既能巩固孩子的已有经验,又能让孩子跳一跳,进一步提高。真正起到面向个体,共同提高的作用。材料投放不合理,孩子不感兴趣,孩子们也就不可能通过操作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活动区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使每个孩子在现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自活动后,我又进一步进行调整,根据各种材料的材质特点,投放了汤圆(小纸球)、花生、蚕豆、放在水中的弹珠、没水的弹珠,难易程度各不相同。投放的材料多了,也进一步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孩子们会去尝试去挑战不同的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可使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体现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