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再创的机会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3月10日 08:47:21

  案例描述:

  在上午第二节语言活动中我为幼儿讲述了一个《红狐狸教数学》的故事,当讲到小鹿说:“1+1=3”时小朋友们都惊呆了。我随即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1+1=3呢?”这下孩子们都被问住了。我便揭晓了答案,这时孩子们才恍然大悟。随着故事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1+1=1”我同样让孩子们猜测原因,可孩子们好象还是没有明白,仍然哑口无言。索性我将整个故事讲完,并将每个等式成立的原因重点解释。有了以上的铺垫,他们好象有所领悟到了。凯凯不确定的说:“一堆豆子和一堆豆子倒在一起还是一堆豆子,所以1+1=1。”我立刻向他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加以表扬。东东抢着说:“一只小鸭和一只小鸡到河里去游泳,可是小鸡不会游泳被淹死了,只剩下一只小鸭,所以1+1=1。”斐儿说:“1+1=3,一个要生宝宝的人加上一个不生宝宝的人就有三个人了呀。”“你们说的都不对1+1=2,原来有一只红蝴蝶现在又飞来了一只黄蝴蝶,就有两只蝴蝶了,所以1+1=2。”于成非常自信的说。许多孩子都想象出不同的等式,我手忙脚乱地记录着孩子们的“等式录”。等孩子们的发言告一段落后,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因为------所以------” 将等式解释清楚。

  在上述幼儿的回答过程中我并没有做太多的评价、解释,只是用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对幼儿的回答加以肯定。随着孩子们发言的高潮期下落时,我又采用了幼儿相互评价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课后我将“等式录”加以整理(设计成孩子们熟悉的绘画记录本),投放在区角中,以便孩子们随时翻阅随时添加随时创编。

  在聆听孩子们的想法时我感到非常的惊讶: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有着多姿多彩的想象,正等着我们老师和家长去发现、开采、研炼。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中一开始幼儿并没有按我的思路展开想象,此时我也没有采取任何引导措施,而只是顺其自然的将故事讲完。在此之后再将重点提出加以解释,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中等式的含义。

  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呢?我想是我们先前的教育中过早的定格了幼儿的思维,1+1只能等于2,其他的答案一律都是错误的。这就使得孩子们第一次听到故事感到非常的惊讶、好奇,以至于发出了“啊,这是怎么回事呀,这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但在此次活动中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兴趣。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二、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案例中我将孩子们讲述的等式内容、成立原因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投放在区角中让孩子们随时翻阅随时添加。

  在孩子们翻阅、观察已有内容时,语言领域中的早期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和提升。

  在进行新内容创建时,科学领域中的逻辑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和提升。

  在进行新内容添加时,艺术领域中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和提升。健康领域中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创编练习接触的不是很普遍,对孩子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安排孩子们创编时是遵循他们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进度:先是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发言,然后再运用“因为------所以------”将语句组织完整,最后在孩子们对故事完全熟悉了解后,再进行完整的故事创编(在区角内进行)。

  中班创编故事的重点应放在创编故事的“有趣情节”上。这里所说的“有趣情节”是指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在故事情节推向顶峰时设下悬念,让孩子积极想象,创编出可能出现的发展进程。孩子在理解体验作品和迁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想象、创编出故事的“有趣情节”,最后寻找出故事结局,完成故事创编。案例中的“有趣情节”是“1+1=?、为什么”在通过理解故事这一环节后,孩子们便开始了积极的创编。此处为故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孩子们的创编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结合这些材料再续上“头”“尾”,便成了一个新的《红狐狸教数学》。

  案例反思:

  一、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和行为上的,不要刻意去定格孩子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孩子的丰富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当今教育时代的素质教育,正是在积极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可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很重要,还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虽然说在兴趣的推动下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非常宽阔、无边的,但它必须具备一个能撑起这些想象力、创造力基础支点。故事中等式的含义就是基础支点,孩子们对此支点有了充分的理解、认识后,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孩子们打开想象之门后,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气氛。孩子们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老师不要太在乎孩子们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没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说的时候,用分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的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出于“教育”的目的,打断孩子子的话而要求他们“说完整”、“说对”等等,实际效果往往是孩子的交往愿意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折。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