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让幼儿做“磁铁能吸引什么”的小实验,“用磁铁拉火柴盒”的小实验,先将几个图钉放在火柴盒里,火柴盒就被拉动了,孩子们快活极了。我及时引导幼儿认识到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特性。接着我们又做了让大头针在塑料板上跳舞的小游戏,孩子们边做边玩,非常高兴。
在做“摩擦生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去吸碎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都说:“吸不起来。’我又请幼儿用塑料积木在自己的手上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去吸碎纸屑,他们惊奇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探索的精神。幼儿回家还把这些实验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科学小实验是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它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幼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着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品质。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愿我们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从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把他们引向科学探究之路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引导他们建构逐渐趋近于科学的概念。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2)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实验活动中,让他们积极地来动手操作,去观察、去思考,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索活动。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
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宜。
5)运用适当语言引导幼儿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果以及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在幼儿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适当提示和提问,是领导好实验活动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会发生的?
4)你怎么知道的?
5)你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说明发生的事吗?
6)怎么才能说明我们的解释是正确的?
以上问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提出某些设想,引导幼儿去观察操作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发现某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实验的事实来解决现象的发生,或运用其它实验操作来验证,反复运用实验证据解释结论。但教师应避免花过多的时间去说明和告诉幼儿有关的科学道理和概念,而要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给幼儿作的解释,必须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一致。任何离开幼儿本身直接观察获得的材料的说明和解释都是不可取的,避免鹦鹉学舌,机械背诵。
要求并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发现自然现象的变化、因果关系和联系,可以再实验,再观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创造介绍给同伴,相互启发,做实验记录可用表格法图画法、日记法(图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