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指游戏结合一日活动---内化常规培养《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 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 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三、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价值1.实现了幼儿的多元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首先,通过在幼儿园课程中对手指游戏的运用,幼儿的手指灵活度、表演能力、语言能力等多种能力到了锻炼,其专注性、倾听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其次,角色多样、情节丰富的手指游戏, 不但能充分调动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丰富和深化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同时手指游戏还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结成伙伴关系,促使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编制手指游戏教程过程中, 教师们系统研究和学习了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纲要》精神,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手指游戏在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观察幼儿,在观察中捕捉教育契机,并且开始意识到应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手指游戏研究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提升了家长的指导水平通过研究的开展, 家长对手指游戏有了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家长在参与游戏资料收集、参加"手指游戏观摩日""家长手指游戏比赛" 等多种活动的实践中,拓展了教育的视野,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4.孕育了园本特色课程两年的实践研究, 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手指游戏经验。 而且在将手指游戏作为特色活动纳入园本课程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蔡珂馨,都俨如主编.幼儿园特色活动课程---幼儿园手指游戏[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6.
[3]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庄春梅.以手指游戏点化儿童的心灵[J].学前课程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