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探究思维能力前不久,我班开展了“有趣的线”版画活动,意在让幼儿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线”的千变万化。孩子们通过2周的主题学习加上已有经验的积累,迫不及待的动手了!他们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充满“惊奇”的情景中尽情地享受探索、发现和探究的乐趣:有的幼儿把橡皮泥捏的线摆弄成了一条长长的蛇、小小的蜗牛;有的幼儿捏成了大手镯和项链,带在了自己和同伴的手上、颈上;有的幼儿还捏成了各种数字;有的幼儿把 “线”变成了一副眼镜,带在了脸上;有的捏成了粗短的蜡烛,用红辣椒做成了烛火,形象逼真……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了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东西。这一课给幼儿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幼儿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
(3)支持、鼓励幼儿难能可贵的探究思维探究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幼儿怕自己的作品特殊,被同伴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提倡幼儿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孩子,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最后,教师还要充分把握好自己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引导尺度,充分发挥“教师”隐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师从幼儿的前面走到孩子的后面,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学习惯于变被动为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创新的学习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效果更佳。所以说,师生在活动中互动得当,发挥积极,才能充分启发幼儿的潜能,使幼儿绘画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美育的目标,才能实施好新《纲要》的理念,最终达到使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探究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幼儿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今后的版画教学中,我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幼儿的探究性思维,让幼儿真正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