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适宜的材料,丰富活动的内容。
(1)活动区材料具有可靠性,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时提供幼儿半成品材料和废旧的材料,如:可乐罐、娃哈哈果奶瓶、纸盒子、火柴盒、木棒等等,让幼儿将这些材料结合游戏中所需的物品,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各种纸盒,有的孩子把纸盒做成了漂亮的纸盒娃娃,有的做成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还有的把几个盒子连起来装上轮子就成了一列火车。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2)活动区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并随着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展的,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持,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活动区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如围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主题,我们在区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铃、小鼓、玻璃瓶等,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声音的来源。对“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
(3)可让孩子亲自参与收集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操作欲望,在以往的教学就活动中,教师总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实践表明幼儿亲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加喜欢操作材料,只要有机会,他们便将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区角,使区角的材料日趋丰富。
2、实施有效引导,实现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隐含在幼儿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让幼儿的活动区中自由活动是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因此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活动,积极地操作练习,观察实验,便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师辅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支持启发和引导是实现活动区教育价值不可忽略的因素。
(1)将创办区角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当活动区的活动内容被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取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如在布置“美丽的春天”这个活动区时,我们引导幼儿去田野看看,去田野找春天,去书中找春天,去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口中找春天,收集各种各样春天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的观察能力,与人交往电能里就,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就的能力就和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各到发展,责任感和任务意识得到了加强。
(2)巧妙转移兴趣点,实现预定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艺术在于找到幼儿就兴趣和教育要求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幼儿兴趣而符合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有一次,在数学活动“按图形分类”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请小朋友找找周围环境中各类图形,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寻找巩固对各类图形的认识。
此时有一个孩子忽然提出:看,五角形的窗花多好看?于是孩子们的注意都纷纷转向玻璃窗上的窗花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既尊重幼儿的兴趣,有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呢?于是我引导幼儿来到就美工区,让他们自己的手来剪剪各种形状的窗花,立刻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剪窗花的活动中去了,怎样让孩子们充满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延伸。
(3)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指导,教师要改变以往“检查者”身份,使我们的指导从关注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参与活动本身,转移到判断幼儿就的需要和发展水平上,以引导幼儿想更高水平发展。如在结构活动区中,孩子们正在玩一个小游戏,说说谁在白纸上放的雪花片多而不掉下,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建议他们将白纸折成扇形或卷成筒形,并乘机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道理,使幼儿的探索逐渐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