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观察,发现本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识。通过以下测试项目发现,无一个幼儿有此类现象了。A、教师准备新玩具,小朋友是否会抢。B小朋友拿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在集体中玩,大家是否各玩各的。C教师准备水果(少于幼儿人数),幼儿会与人分享?D小朋友拿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集中一起,是否各吃各的。E请一名幼儿制造不高兴的气氛,看其他小朋友是否帮忙。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通过有目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在与同伴、教师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激发他们正向的情绪情感,从而树立自信、分享快乐、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