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身临其境,多感官体验
1、如春天一到,满枝的桃花、梨花争相开放,幼儿虽感兴趣却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组织孩子们到郊外去踏青,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孩子们边欣赏边交谈着:"老师看,小草变绿了,树上开了好多好多花儿,真漂亮。""你们猜猜这都是些什么花呢?"我问道。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是桃花,这个是梨子花……..""它们那儿不一样呢?"我紧追着问。有的孩子立刻说:"花的颜色不一样。""还有那儿不一样呢?""花瓣不一样、花蕊也不一样。"……..在观察讨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桃花和梨花的各自特征,很轻松的把它们区分开来了。还有孩子难以区分的麦苗、韭菜,我们就带孩子们到种植园地去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看、摸、比较,孩子知道它们的叶子形状不同和手感不同等等不同之处,孩子们在玩中总结了经验,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2、农村孩子虽然经常看见麦子、稻谷及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但却常常不能正确区别。我们在活动中经常组织他们进行实地观察,比较这些农作物的种子的异同处,还将这些种子贴上标签,布置成"种子大聚会",放置在自然角内,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辨别。通过观察比较,幼儿得出麦子的种子皮薄而光滑,稻谷的种子皮厚而粗糙;黄豆、赤豆、绿豆等豆类的种子颜色、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等特点,从而使幼儿明确地得出具体实物的形象概念,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总之,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素材,随着四季的交替,自然界会无私的向孩子们奉献特有的礼物,只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做有心人,农村处处皆教室,处处皆教材。它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使幼儿的学习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内化的环境,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