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7日 14:48:33

  再如:儿歌《春天》

  ×× × |×× × |××× ××|×× ×|春天 到,柳树笑,弯弯的 柳条 随风飘。

  |× ×× ××|×× × |×× ××|×× ×|绿  绿的 叶子 象小船, 千万 不要 用手 摇。

  这一首儿歌中就包含了×××、×× ××和× ×× ××三种节奏型。

  当然××× ××这个节奏型较难,要在幼儿熟练朗诵的情况下,再配上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就能自己为各种儿歌配节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众多的儿歌中选择几首节奏感较鲜明的,分别拍出节奏,让幼儿辨别儿歌名称。也可让幼儿拍节奏,老师猜儿歌的名称,幼儿的兴趣盎然。

  三、引导记忆,模仿节奏。

  培养幼儿准确模仿节奏,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找到几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1、自然的语言节奏模仿训练。幼儿在来园以前,都有二三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学语言的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各种语调和节奏,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以此发展幼儿听力和模仿力。另外,我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对话训练幼儿。

  2、通过游戏巩固节奏型。如游戏《敲门》、《发电报》、《对暗号》等,这些游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特别是当我设置一些神秘情景后,一些胆怯的幼儿也能较主动地参与节奏的示范与模仿活动。

  3、让幼儿尝试拍出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出来,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感受快慢,表现节奏。

  经过前一阶段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随着音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等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五、利用乐器,打击节奏。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而且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1、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并会操作。幼儿打击乐器常见的有: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鼓、锣等,演奏所有的打击乐器都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我在进行打击乐教学中,先引导幼儿在敲打、摇动、振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幼儿在刚进行节奏乐训练时,只要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即可。到后来孩子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之后,我就逐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奏乐活动。孩子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做游戏,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强弱、长短。如:击鼓传花时,哨子、铃铛、口琴等等乐器的应用,即练习了手的动作,又发展了节奏感的辨别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