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和劳技教学之中,及时发现闪光点,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人格品德的形成
我按《小学德育大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弱智儿童独独特特的品质、兴趣、能力需要的实际出发,选定各科教学的思品教育内容。教学时实行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紧密相结合。语文科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时,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讲文明、守教育、学先进、做好事"等思品教育,劳技课在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果实,并培养劳动习惯,做到自我服务。由于弱智儿童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对他们往往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哪些有生理缺陷,有心理障碍的弱智儿童,更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也会,我能行。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的朴永馨教授也这样提到的:"残疾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正因为他们正在发展中,所以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不能歧视他们,不能轻易否认他们的各种成绩,要创设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以便利于他们成长,良好品德的养成。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尽量独立的行为习惯。多年的教学证明,对弱智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弱智儿童享有接受基础教育的基本权利,有助于弱智儿童残而不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建和谐的社会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特殊教育理论纲要》
2、《中国一体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001年 柳树森编著
3、《现代特殊教育》 2003年第10期
4、《中小学德育纲要》--------------教育部1993年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