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濡染,文化浸润。通过校园环境、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积极创设"净、美、雅、序"的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达到"润物细无声"地效果。
2.丰富载体,活动搭台。为了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寓活动于教,寓活动于训,寓活动于乐。如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比赛等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孝道、礼貌、遵规守纪的优良品德,通过读书、浸润、吸纳,造就博学而有灵性的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说课"大赛、"讲故事"大赛、"书画"大赛、"红歌赛"、"才艺大赛"等,在技能比拼中塑立学生的自信,建立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育人氛围。
3.专题实践,加强德育系列教育。针对幼儿教师多为女生的特点,应特别注重以"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为内涵的专题教育活动,可通过讲座、班会、演讲、实践等形式围绕"法制安全教育"、"礼仪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等主题开展系列教育。
(二) 以技能教育为依托,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当前,各校在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现象:如重视专业理论课程,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各科教法、活动设计类课程及专业实习受重视程度较低,忽视幼儿教师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忽视实践与实际教育能力的形成,因而难以达到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了将幼儿教师培养成为与幼儿园接轨人才,学校在培养幼儿教师技能方面需有合理的课程设置。
1.开设特色课程,培养专一人才。学校应开设育婴师、感觉统合教育、幼儿全脑开发、营养师、蒙台梭利教育、亲子教育课程、幼儿快速阅读、婴儿科学喂养等特色课程,可引进、培养幼儿教育专业类的专家和骨干,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特长地婴幼儿教师。
2、科学构建体系,培养综合人才。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为培养综合、全面的幼儿教师服务。我认为课程设置可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公共必修课或文化基础课,这有利于构建作为教师所必备的文化底蕴;第二模块是专业必修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行为管理等与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它使学生能够形成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第三模块是专业应用课程,它以专业基础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核心,指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幼儿行为管理、环境创设、家长指导等实际工作,也包括为有效组织幼儿活动所需要的音、体、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第四模块是专业实践课,它向学生提供亲身观察儿童与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实践的机会,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使之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感悟、体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以尽快适应幼儿教师的角色。
目前,各校幼教学生大多来自乡村,少部分来自城镇,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等各不相同,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分析现状,结合实际,以塑立女生健全人格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四为一体的格局为保证,积极构筑幼儿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育人氛围,为培养新时期优秀幼儿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