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与家长达成共识,提高幼儿德育效果目前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很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轻道德品质的培养。家长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学习情况,而对孩子自私、霸道、任性等问题行为却无动于衷,有时还进行错误引导:"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打赢了,真厉害",这些错误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因此,只有主动取得家长配合,与其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巩固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工作中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如电话、面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同时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张贴我园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幼儿十要十不要守则》,介绍在德育方面有成效的家长经验之谈,让家长明确幼儿德育的重要性,端正自身的教育观点,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五、德育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法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则效果不明显,那种空洞的说教式显然不适合幼儿。
真正的适合幼儿的德育方法,一定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易于接受。要由近及远,由浅及深,调动幼儿现有的各种感官认识和知识经验,利用幼儿喜爱的人或物对他循循善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外甥女今年4岁,每次都不好好吃饭,一次吃饭只吃几口就去看《小鸡不好惹》,我对她说,"你看,鸡小龙多爱吃饭,吃的多,才能有力气和黄鼠狼瘦高高、胖乎乎作斗争,你不吃饭不如鸡小龙,快点,把你的饭都吃了和鸡小龙比比谁的力气大"。果然,她又跑到饭桌前把剩下的饭吃完,还大喊"鸡小龙不如我吃得多"。
其实,很多时候利用这种诱导比用强硬的语气命令要管用。要是换种语气"快点把饭吃完,要不然不能看《小鸡不好惹》!"这样的话可能愈发激起了幼儿的逆反,有时候他会觉得大人在和他玩,越是让他去东他就越往西。
可见,对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与不知不觉中开展德育,即"育教于乐""育教育与生活"只有这样的幼儿德育,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古人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砖一石"的行动,垒筑起"善良感情"的高楼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在行为上也就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