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梅丽词,王瑜珠曲的《摇篮曲》,"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白云不动了,虫儿不叫了,小鸟不飞了,小宝宝睡着了。"我边用抒情、安静的歌声唱着这首歌,边在蓝底色的画纸上画出睡着的星星、月亮、白云、虫儿、小鸟、小宝宝。小朋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很快理解、学会了这首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出了摇篮曲的意境。学《欢乐颂》时,我让幼儿听着歌词作画,通过他们自己所作的富有童趣的画面理解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同时学会用跳跃的声音演唱。
2、情景表演中理解歌词、体验情感,产生愿望。
教授歌曲《火车开了》时,我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我先来充当火车头,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扮成火车车厢状,我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待幼儿稍微熟悉后,我请他们当火车头,于是孩子们了此不疲地置身于《火车开了》的音乐中,一遍又一遍的聆听,一次又一次地戏玩,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自己学会了歌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同时,在优美的旋律中,幼儿的听辨能力得到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也得到加强。
3、用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产生想表达的愿望。
学习歌曲《小红帽》时,我先给孩子们讲述故事,再激昂地范唱歌曲。孩子们有愿望但演唱还有难度时,我就让孩子们拎着篮子扮成小红帽,一边游戏一边学歌,孩子们一边游戏,一边投入愉快地跟唱着,不久就学会了。和家长离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就唱起了这首歌,有时情不自禁还表演上了。这情形、这表演,着实让家长感动了一番。
三、对歌曲进行艺术上的处理许卓娅老师说:"唱歌的感染力,不仅仅是体态,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的声音表情,即是否掌握了用歌声表达感情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我除了要求孩子清晰地唱出歌曲的每个字外,还要求他们用歌声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具体就是对歌曲作一些艺术上的处理:
1、对歌曲进行连、断、跳音的处理。
教师在范唱时首先把一首歌曲演唱得淋漓尽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在演唱中教师适时引导,有时可用对比的手法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唱的道理。如唱《小孩了不小歌》,小孩不服小的愿望一定要用断音的唱法才能表现出来。唱《海》时则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去表现月光下大海的美丽景色。唱佚命词曲的《小鸭子》时,整首歌主要用跳音唱法表现小鸭玩耍的愉快的心情,而在"摇一摇,摆一摆"处则用连音唱法,才能表现小鸭子舒畅的心情。演唱《小星星》这首歌曲时,表现欢乐时采用跳音唱法唱,处理安静时则用连音的唱法唱。
2、力度上进行强、弱变化的处理。
歌曲《大雨和小雨》,要求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唱出力度的变化,唱大雨时强些,唱小雨时弱些。《大鞋和小鞋》中第一段唱大鞋时,力度强些、音质长些、丰满些,唱第二段小鞋时,力度要弱些、短促些,须有弹性。这种处理方法,是和谐中的变化,有一种美感,所以还要有适当控制,并有很好的听力。
3、进行快、慢处理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演唱第一段时,速度快些,表现出活泼、轻快、勤快人的形象,第二段速度则减慢,而且越来越慢,表现出懒惰人的动作形象。演唱《迷路的小花鸭》第一段时,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小鸭独自一人时的悲伤,唱二段时,用稍快、跳跃的方法表现得到帮助后的欢畅心情。
铃木镇一说:"音乐世界里的声音充满了生命的美好情感,它与单纯的声音完全不同,正是音乐的存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和所有的音乐家一样,关注音乐、重视并体现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