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记忆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它分为摹临、对临、背临、入贴、出贴,摹临要求学生以字帖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笔法,固定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及组合,从面掌握贴中字的风格、特点;对临,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则更为艰难,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
3、思维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埠":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结构齐底部,那么"埠"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现""屿""野"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结构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四、体育功能:
学习书法还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宁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大意与马虎。另外,气功要求人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心静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这就像是气功所要求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的体育功能。
总之,书法对素质教育促进作用极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少儿书法教学这一艺术园地,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