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利用民间故事阅读促进小班幼儿的集体意识(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7月13日 23:51:48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民间故事阅读活动,多方面促进幼儿的集体意识

  根据不同内容,我们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对内容较大、难理解的课文,一般采用集体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对角色表演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角色表演时,把全班幼儿氛围若干组,每组内让能力强的幼儿担当主角,能力稍弱的担当群众演员。或者是与家长联系,提早让他先演一演一个角色,这样表演起来就容易掌握,并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幼儿的主动性要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培养幼儿主动活动。如《鲧禹治水》讲述的是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治理水灾的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忘我精神、顽强斗志和伟大气魄。在阅读时,我们突出了大家团结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强烈的现场体验,我们往玩沙区灌满水,让它形"水灾现场"。在知道了具体疏通方法的情况下,先让孩子逐个的、单独的去疏通。然后大家相互讨论个人的疏通感受。结果很多孩子都说太难了。然后我们选择能力较强的幼儿去扮演"大禹",其他孩子扮演老百姓。最后大家一起去疏通"受灾地区"。大家在一起疏通就比之前要快多了,而且很多原本不能坚持疏通的孩子看到同伴们在继续之后,也选择继续疏通。

  孩子认识民间故事主角,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最好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进行,而游戏也反复巩固幼儿的体验。游戏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幼儿的自主阅读。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

  最后通过三个小测试反应我们实验:

  测试一:观察一个礼拜内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喜爱程度。在每个集体活动后对参与的幼儿进行提问,问题:你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刚才这个活动吗?答案:A喜欢    B想一个人去玩其他的活动     C想和大家玩其他的活动。(对回答为A或B的幼儿计1分,对回答C的幼儿不计分)

  测试二:记录一个礼拜内孩子在自由活动时与同伴的交往情况(两个幼儿一起活动即可)。发生一次合作即计1分。

  测试三:记录一个礼拜内孩子的对班级常规(早操、点心、如厕、进餐)的遵守情况。(无人违背则计1分,有人违背则不计分)

  利用民间故事促进新小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实验测试结果

  实验组(分)对照组(分)

  测试一10290

  测试二287

  测试三179

  总计147106

  通过小班一年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幼儿对集体活动有着更大的兴趣;一日生活活动常规更稳定。从表中我们看到:民间故事阅读对同伴间的交往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种民间故事的阅读活动,幼儿也接触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加强了知识、信息的积累,同时我们认识到幼儿逐渐成为爱集体的孩子。可以说,民间故事的集体主义渗透力十分强大。幼儿的集体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使幼儿的集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牟群英.民间故事与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7,(2)

  [2] 汤梅. 民间文学应用到儿童情商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06,(5)

  [3] 程丹琳.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J].海峡科学,2008,(8)

  [4] 王兰柱.民间故事的特点及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9,(9)

  [5] 乌斯曼·斯马义.简论维吾尔民间故事中的动物形象[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