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形象生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一、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我们要深刻地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他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我就问了:“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 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幼儿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幼儿学习数学的场所是课堂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幼儿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作为幼儿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从而使幼儿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让幼儿体会出梯形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梯形呢?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利用动画将四边形割补成梯形。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一)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数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幼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幼儿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二)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数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运用不是教学改革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中的新兴辅助手段。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能力上。
(三)不要忽略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使幼儿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幼儿协作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当幼儿在思维遇到障碍、学习受阻时,不能自控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有效的引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个别化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