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和美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的对象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美和对作品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及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造意愿。
第三、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随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步要求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分析,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并在同一主题不同画面中寻找众多画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讨论不同点的作画方法,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尝试作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在画《保护动物》的主题画中,我们要求幼儿欣赏不同的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动作和表情的区别,引导幼儿发现画不同动物、同一动物不同形象的方法,幼儿在成品展示了不同的动物和不同的动作和神态,展示了幼儿自我童心中的个性化创造。
(三)创设共同讨论的空间,提供自我创造的平台,鼓励幼儿积极创作。
一般的绘画活动均以老师出示示范,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大部分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
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1、创作前的讨论: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的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如在基本功中画人,请几个幼儿上来做不同动作,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他们的身上有什么?怎样画?幼儿在讨论中了解相关的活动内容2、创作中的随机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教师通过对现场作画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比较,指导幼儿有效创作。
3、创作后的讨论: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四、正确解读幼儿的作品,学会尊重与赏识,与幼儿共创一百个世界。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完成作品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在他的心中的满意程度不亚于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赞赏,因些,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来看待他们的作品,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不能只以好坏为标准来评价,而在认真倾听幼儿心声,科学解读幼儿作品的情况下进行评价在活动的评价中,我们组织幼儿对自己画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一起欣赏,介绍自己的想法,充分肯定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鼓励幼儿学会赏识别人的作品,在评价别人作品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同伴作画的优点,激励幼儿学会欣赏别人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他创作。
总之,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同时还要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察觉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支持他们的努力和意志,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一步一步走进他们的绘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