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调思维训练,挖掘潜力。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从以下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
假设能力:在阅读中教师提出一些假设条件,让幼儿不按照故事原有的线索,从其它角度去假设故事发展线索,只要按假设条件合乎情理地编排故事或情节,都予以肯定。比较能力:利用图书故事中环境、场景、人物神态、性格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开拓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维,通过比较,对故事主题或内容有更好地把握,如:《好朋友》故事中通过水壶与茶杯、锁与钥匙、桌与椅子配对时微笑拟人化的神态与小鸟看见鸟笼惊恐逃离的鲜明比较,突出了环保的主题。归类能力:将同类物体或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归纳在一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让幼儿更仔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性质,如:图书《树婆婆和鸟娃娃》、《红帽子》都是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故事《野猫的城市》、《蚂蚁旅行记》都是以幽默为题材的作品。推理能力:图书中故事表现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凭借自己的认识续编、创编故事,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尝试让幼儿学着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或主题,给故事取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幼儿智力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指导中我们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帮助故事人物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联想阅读《司马光砸缸》,首先以一曲歌曲《司马光砸缸》为幼儿积累第一次经验,同时从感官上引导幼儿想象,使幼儿们身临其境。接着出示第三幅画,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联想,用设想的方法:"你看到什么情景?你想干什么?怎么救?"幼儿讲述到一定程度时再一个转折:"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掉进缸里?"引导幼儿联想,运用语言引出图一、二、四,分别请幼儿运用语言描述图意,共同整理语句,形成整则故事。然后再来欣赏原文,比较各自的话语,学习优美的语言,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使幼儿的语言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四、巧用动画阅读,激发兴趣。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当然了解,但是怎么把它变成更好的教材呢?幼儿的认知仍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动画片因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动物、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赢得了许多幼儿的青睐。每次看完动画片,小朋友们都意犹未尽地讨论动画片巾的情节。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幼儿来讲讲动画呢?因此,在看完动画片以后我给幼儿们五六分钟来讲述刚才动画片里的内容。小朋友们兴致非常高,不仅说得非常具体,而且还兴奋地加上了很多动作。讲述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讨论的平台。
五、组织倾听交流,展示元认知。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形成幼儿快乐阅读的情绪体验,同时"开放式的讨论和讲故事,这些经验构成了支持性思维发展的有益模式",正如一位名人所说: "在阅读讨论的活动中,虽说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弥足珍贵,但经过集体所理解的文本多半要比个人的诠释来得复杂且深刻"。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开放交流时,不仅可以检验幼儿自主阅读的成效,同时通过观察和倾听,还可以了解幼儿阅读的真实状态,梳理和把握幼儿的需要。在关照幼儿阅读经验的前提下。为下一阶段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把脉"。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开放交流时,不仅可以检验幼儿自主阅读的成效,同时通过观察和倾听,还可以了解幼儿阅读的真实状态,梳理和把握幼儿的需要,在关照幼儿阅读经验的前提下,为下一阶段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把脉"。创设多元化阅读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发展幼儿的激发潜能,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需要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一起探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