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要求不明确,语言不够精简、生动、形象作为才实习过一个月的我们来说,这一点是许多新老师的通病。适当、确切的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本来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我们很少去考虑应该怎样运用这一工具。所以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说太多话的现象,说完要求又说内容,而讲解内容的时间有时候比歌唱或演奏的时间还要长,把音乐课变成了语言课。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提要求的语言应精简、要求要明确,再配合恰当的体态语言,孩子自然能领会教师的要求。这一点我觉得烟墩路幼儿园的彭园长在教大班幼儿的集体舞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集体舞教学本来是有很多要求需要老师去讲解的,但彭园长很巧妙地把要求和讲解化成"向前走、肩并肩、背靠背"等简洁的言语,然后结合动作的示范,孩子很快就领会了要求。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艺术所在吧)当然,新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所以不足为奇。但是,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同时为了自己能更快地把音乐活动组织得得心应手,每一个新教师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把适应期缩。
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与课程方面幼儿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是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必须掌握声乐、器乐、音乐理论欣赏及其组织辅导各种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既要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又要有音乐专业工作者部分素质与能力。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弹"即歌曲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的表演能力。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音乐活动呢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能根据幼儿特点与课题内容、确定目标、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安排教学时间,使整个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习能积极主动、难易适当,利于接受。防止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或单纯"模仿式"教学模式。
(二)幼儿园基础设施方面要提升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想方设法提供可供幼儿上好音乐课的教室。教室可布置具有示范的音乐挂图,有教学用的基本乐器,有可供幼儿唱歌、律动、创编用的各种小道具及打击乐器等等,要为学习音乐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自卑心理。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在观摩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 提出合适的要求, 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 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有的教师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节奏游戏,分别有: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大鼓和小铃、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1](美)格力卿-彼尔《幼儿园的音乐学习》
[2]马淑慧《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3]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音乐教学法》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