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6月17日 11:45:13

  (二)攀比心理的消极性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盲目攀比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盲从,直接引发幼儿不正常心理品质的产生。于是形形色色的攀比应运而生:一是穿着上的攀比,争穿名牌;二是玩具上的攀比,你有我也要;三是家境的攀比,比生日的排场、家庭汽车的品牌等。攀比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无论何种结果,过分的攀比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矫正错误攀比心理的对策(一)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幼儿生来好模仿,其攀比心理大半源自成人,而现代社会兴起的拜金主义热潮,使成人的审美情趣变得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为美,孩子当然就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因此,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的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我们都应明白:物质的优越在精神的优越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应该以完善自我为追求,坚信:成人比成功更重要。在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不是最漂亮的,而是个性完整、有所追求、与人为善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因势利导,矫正孩子的攀比习气,发觉孩子的独特性,把爱比较这一心态,转化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动力,鼓励孩子发展与众不同的自我价值。

  (二)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引导和教育幼儿正确攀比1、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严格把握"度"的原则,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时,应将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过分要求坚决说:"不!"(1)反攀比、改变攀比兴奋点孩子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对付这种现象,比较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反攀比,用孩子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用孩子进步的一面比别人退步的一面。另外,及时改变孩子攀比的兴奋点也很关键,如: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吃冰棍,也要吃,但孩子最近总拉肚子,便可对孩子说:"你正在拉肚子,吃过冰棍可就要打点滴了!喝点凉白开,暖暖的,可舒服了!"让孩子明白不一定要模仿别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2)让孩子和自己比,变攀比为动力当孩子攀比的时候,家长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本学期和上学期比,告诉孩子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家长也可引导孩子将攀比变为动力,如,图图刚上幼儿园害怕陌生人、哭闹着不想去。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其他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抓住幼儿的攀比心理,并让这一心理得到满足,淡化新环境带给他的焦虑感。

  2、幼儿园教育方面(1)作为幼儿园,要用自己的教育优势进行正确的引导,调整好幼儿的心态,将其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知识、掌握本领上来。针对有攀比行为的幼儿,通过教育和正面的典型引导,改变幼儿攀比的兴奋点,让幼儿明白知识广、本领强才是自身实力的凸显。

  (2)作为老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进步,若注意力总是集中于个别孩子,就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不平衡心理。老师的夸奖和鼓励要兼顾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让他们明白好孩子的表现是分好多种的,进而转移幼儿攀比的兴奋点。教师不要夸奖与幼儿外在穿着相联系的方面,避免其获得攀比的最初动因。对幼儿的夸奖应集中体现在谁最遵守规则、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帮助别人等方面,使幼儿在努力获得教师表扬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良好的"攀比"风气,以集体的力量带动个体的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玉不琢难成大器,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璞玉,要想把他们雕琢成器,靠幼儿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合作共育的模式,共同探讨策略,引领幼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化,用心去雕琢,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璀璨的美玉!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应对孩子攀比的四大策略.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年第3期.

  【2】樊俊清.说说幼儿的攀比心理[M],2008年05期.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期.

  【4】董光恒.你的孩子爱攀比吗[J].幼儿教育(家教版),2005年第24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