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11月25日 17:43:43

  4、家长注意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培养良好习惯重在训练,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这里出问题,说得多做得少,讲得多练得少。家长往往很少注意自己的阅读学习习惯,便使得孩子耳濡目染没有规律的学习习惯。据调查:36.1%的家庭没有订阅报刊, 46.9%的家庭订有一两份报刊, 17%的家庭定有两份以上的报刊。父母平时没有阅读的习惯, 家庭就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就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 18.3%的家长业余爱好是看书、读报, 26.7%是看电视, 12.6%是上网、玩电脑, 40.1%是打牌、打麻将, 3.2%的家长选择了其他。家长的业余爱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家长沉迷于某些不良爱好, 还会忽略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长时间坚持学习阅读的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明显要比没有良好阅读习惯家庭的孩子要好。因此,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

  5、家长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对孩子的指导,训练孩子规律生活的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就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恒心。其次,就是要为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表,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其中重点要抓四个规律。第一,上学放学回家的时间要规律。要求孩子必须按时回家,不给孩子在外逗留之机,因为有了无所事事的时间就等于有了滋长毛病的缺口。第二,温习、写作业的时间要有规律。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且要雷打不动,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善始善终。第三,看电视、作息的时间要有规律。一定不要让孩子无节制的看电视,可帮孩子选择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固定少儿节目,使其成为学习生活的有益调节和补充。第四、要掌握一定的学科规律。在家里贴一张孩子的《课程表》。教孩子对第二天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头天晚上该巩固的巩固,该预习的预习,该准备的准备,这样孩子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树立他的自信。

  三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一年,甚至两年。但"一劳"会带来"永逸"。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恒心,在起始阶段就要把"牢"筑好,避免以后"亡羊"的后顾之忧。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鉴于这种情况,不但要求家庭教育要坚持不懈的抓,要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和学校教育协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证,也是学龄少年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鲁 洁, 梁廉玉, 主编,《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2] 王 丕, 主编, 《学校教育心理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