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原因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2月07日 14:03:51

  一 什么是中班幼儿攻击行为

  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起中班幼儿阶段的不良行为习惯,为家长和年轻教师提供一些理论的帮助。可以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孩子改正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那么什么是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呢?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解释"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别人东西、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但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父母。那么儿童的攻击行为会由哪些原因引起呢?

  二 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

  (一)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年龄及认知方面的表现。

  在生命之初的一两年,儿童的攻击行为已经开始有所表现。比如看到别人手中的物品、玩具或食物时会争抢。但是这种争抢是对物不对人的。儿童在2岁左右时产生物主意识和占有感,所以攻击性行为也开始显现。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弱,思想意识还不健全所以表达能力有限,只能运用比较极端的行为方式。古德依娜芙的研究发现,当儿童4岁左右时,为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侵犯行为开始出现,而且20%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指向会让他们不愉快的人 。

  在哈特普的研究中表明,3-6岁的儿童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长在4岁时身体攻击达到高峰,对受到进攻或生气的报复倾向在3岁时有明显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5岁后的攻击性行为开始减少 。因为老师与父母会批评攻击行为,鼓励友好、合作分享等行为。而且中班幼儿也从经验中懂得,言语交流、谈判、商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在生活中面对一件想要的玩具我们会接受对方这样的要求"可以借给我玩吗?谢谢!"而不是一把抢过。

  我在国际学校工作了十年,在我接触过的孩子中,不能用英语流利交流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例如一名韩国4岁的学生,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