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师教育中的绘画节奏感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3月21日 15:03:19

  【摘要】艺术的本质是表现生命,而节奏性是生命形式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于是节奏感与绘画艺术有了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节奏感的产生与作用,阐述了中西方对绘画节奏感理解的差异点,并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幼师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节奏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节奏感;线条;色彩;感知;欣赏

  职业学校是培养幼师的摇篮,而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这是幼儿教育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结合美术知识与近几年在美术教学中的收获对幼师的艺术欣赏能力中节奏感的认识做一些探讨。

  郭沫若先生曾说:"宇宙的事情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节奏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贯着。"事实上,无生命力的节奏是这样普遍,最典型的是球体的上下跳动,一年四季的交替等,以至于大多数人把周期性当成节奏的本质。其实节奏的本质在于经历开头和结尾的变化过程的规律性。这样理解节奏感,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那些没有重复同一个动作的活动也能展示出明显的节奏性了。

  艺术中存在鲜明的节奏感。那么这种"生命"的形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想首要的一点便是自然界,如日月更新,季节更替等。还有一点则是艺术工作者自身,在长期的艺术活动实践中发现了节奏的规律(如呼吸、心跳等),从而将其运用于一切艺术中--从眼睛可以看出来的,叫做"运动的节奏感",从耳官可以听出来的叫做"音响的节奏感",还有先抑后扬的鼓舞的节奏感,和先扬后抑的沉静的节奏感--可以说,艺术中的节奏感是要使内容丰富又含蓄的艺术作品突出主体,把局部的细节统一于画面物体的大前提中,从而使次要的部分更和谐于主体,相互依存。

  在绘画这门艺术中,我们可以用无数的手段去创造或加强主体。尽管如此,在中西绘画中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面貌。宗白华说:"中国画运用笔法墨气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不敷彩色而神韵骨气已足。西洋画则各人有各人的色调,以表现各个性所见色相世界及自心的情韵,色彩的音乐与点线的音乐各有所长……有看出彩色在中国画上的地位,系附于笔墨骨法之下,宜于简淡,不似在西洋画中处于主体地位。虽然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而华堂强响与明月萧声,其韵调自别。"从中清楚地看出,中国画注重的点线的节奏感,而西画则注重了色彩的节奏感。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