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美术"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主体,是我园在积淀多年办园经验和形成办园特色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整个园本课程管理过程中,我们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感悟,践行着快乐美术的具体做法,收获其无限的快乐,彰显着幼儿园特色。
一、我思:理念与感悟●快乐美术适应全体幼儿发展。
幼儿正处在涂鸦期向象征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但他们对色彩、构图的认识却比较贫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而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而"快乐教育"的理念,通过游戏和美术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幼儿有更充分的绘画和色彩感受,让孩子在动动、玩玩中提高了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绘画能力。因此,对于幼儿园幼儿来说,更迫切需要倡导"快乐教育",让孩子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在"快乐美术"课程的伴随和引领下愉悦、自主地学习和生活。
●快乐美术有利教师特长发挥。
美术教学其根本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实施者――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以"快乐美术"教育为主的园本课程构建,尝试着把游戏和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用快乐教育的理念诠释美术教育。
●快乐美术提升幼儿园办园特色。
目前我园使用的主体课程是华师大出版的《建构式课程》,这套课程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的,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为此我们设想把美术课程有系统的进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在《建构式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活动,形成系列的快乐美术园本课程: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美术能力及至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我行:实践与探索我园快乐美术园本课程的构建,不是一触而就的,更不是盲目地运行的,而是经历了"初探--尝试--生成"三个践行的阶段。
第一阶段:初探主题背景下的快乐美术教学。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幼儿美术活动表现和表达的基础。而主题作为幼儿园一系列教学活动整合的有效载体,必然是其积累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将快乐美术活动融入主题。
1、聚焦主题,提升表现技能。
(1)关注情感,激发想象。如《小小乌龟爬过来》中,小乌龟在孩子们的脚边爬来爬去,一会儿东瞧瞧西望望,一会儿把小脑袋缩到硬壳里。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引发孩子绘画创作的源泉。
(2)关注通感,加深理解。如在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中,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肢体扭动所展现的生长,了解了线条与情感的关系。我们就生成了绘画活动《嫩芽长出来了》,孩子们自然地运用扭动、弯曲的线条表现出嫩芽的生长,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关注美感,拓展形式。如在欣赏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时,我们让孩子们用吸管吸着各种水彩颜料,在宣纸上下"彩色的春雨"。随着"雨点"的滴落、渗透,幼儿不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体现的"春雨下到油菜地里,下到桃树上……"美妙意境,而且感受到了不同色彩在相互交融中产生的那种奇妙的美。
2、生成主题,拓展表现内涵。
(1)关注生活,选择适合的主题内容。如,结合三八节的到来,我们及时生成了"我爱我的妈妈"这一美术特色主题。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作品。
(2)关注过程,积累相关的主题经验。如结合国庆节的到来,我们生成了 "美丽的嘉善我爱您"的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形形色色的活动了解了很多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建构了关于家乡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第二阶段:尝试个性化的快乐美术特色。
为了彰显教师的个性化色彩,我园从多方面,多纬度入手,提供多种的美术技能支持,开展了富有个性化的快乐美术特色实践研究。
1、快乐写生创作(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表现的热情。如在主题活动《中国娃》中, 56个颇具特色的民族娃娃,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写生活动的兴致。
(2)循序渐进,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教给孩子一定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循序渐进的观察是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写生作品的关键所在。为了让美术教育更具有的系统性,层次性,我们尝试从小班开始开展快乐美术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