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社会性培养的实验前准备
(一)中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有关中班幼儿发展的研究和教育的资料,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目标以及长期的托儿所实践经验,把中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培养目标初步规定如下,
1.能获得初始的生活技能和卫生习惯。
2.能具有最初步的对人、待物的积极情绪式和技能。正确态度及其方式和技能。
3.能懂得和遵守基本的集体生活规则,获得初始的规则意识和角色感受,逐渐形成某些习惯性的亲社会行为。
4.理解简单的行为评价语词,能对自己和周围人经常发生的行为作出简单的判断。
(二)选定实验班级
随机抽取一个幼儿园的中班为实验班,实验开始时的儿童年龄为5岁1个月一5岁11个月,人数25名,分大小两组,大组13人,年龄从5岁7个月一5岁11个月;小组12人,年龄从5岁1个月一5岁6个月。大组中有7人是从小托班升入的,其余都来自家庭。上述儿童全部是独生子女。
(三)确定实验内容和要求,制订教育活动计划
我们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培养目标和本班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五项可操作的行为进行培养,并为每项行为设计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把全部内容融进20个教育活动加以贯彻。这五项行为的内容是:
1.情绪教育:高高兴兴上托儿所。
2.礼貌教育:宝宝有礼貌。
3.卫生教育:宝宝讲卫生。
4.爱惜物品教育:宝宝爱玩具。
5.同伴关系教育:团结友爱就是好。
(五)确定教育效果的测查内容
由于中班幼儿行为测量比较困难,所以只能测查其对行为的理解判断能力。
1.测查工具:8对好坏行为对比的图片共16张。
第一对 情绪识别:知道笑比哭好。
第二对 礼貌问候:知道早上应说老师早,离园应说老师再见;有礼貌比没礼貌好。
第三对 生活能力:知道进餐吃得干净比吃得不干净好。
第四对 生活能力:知道讲卫生、保持双手和衣服干净比不讲卫生好。
第五对 爱图书:知道轻轻拿书、看书比撕书好。
第六对 爱玩具:知道爱护玩具、收拾玩具比扔、抢玩具好。
第七对 关心同伴:知道谦让玩具比抢夺玩具好。
第八对 团结友爱:知道帮助同伴比欺侮同伴好。
2.测查方法:
分别向每个幼儿依次呈现8对图片,询问以下问题:
(1)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哪个小朋友?
(3)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朋友,不喜欢那个小朋友?
3.评分评级标准:
若回答正确,第(1)题得2分,第(2)题得1分,第(3)题得1分,每对图片满分为4分,总分为32分。
以8分为一个等级,可分为4个等级。l一8分为一级,9一16分为二级,17-24分为三级,25-32分为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