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探析(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1日 00:00:37

  三、为促进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一、幼儿园新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把自己放到研究者、反思者的位置,通过对幼儿教育日常工作中某些包含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育情景片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的内容,不仅包括新教师观察和反思幼儿的行为,同时也要求新教师将自己作为反思对象,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教育哲学以及对自己过去、现在专业发展进行全程反思,进而对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这种方式对新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新教师不仅要具备反思的自觉性,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反观理念、指导和改进实践。新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是一种自主的、他人无法替代的行为,只有引导和帮助新教师走上教学反思之路,他们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教学反思通常主要有:记录观察日志、撰写反思日记、教育叙事、进行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形式。

  二、幼儿园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幼儿教师至少两人共同对一个班进行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需要集体的和谐合作,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都会被分配给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师徒制"的方式学习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技巧。同伴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对话,这是获取经验教训和解决问题的最快途径。另一种是合作,幼儿园中经常有公开课、课题研究等,需要老师们的协同配合,幼儿园新教师则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途径,主要包括幼儿园园外培训和幼儿园本位培训(园本培训)。园外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教育培训、交流等形式,可以使新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动向,开拓其视野,提高认识的高度,与优秀一线教师的接触可以使新教师了解其心得体会,体会智慧火花的碰撞。园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实行的全员性在职培训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按需培训。在培训前,幼儿园一般会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或征询教师对培训方式的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具有现实针对性。第二,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教学、科研与培训一体化,强调岗位练兵。第三,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机,园本培训过程是教师主动参与、相互支持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幼儿园园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园本教研活动,教育研究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行动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在教师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检验,研究目的在于改进实践、丰富和提升理性认识。具体来看,比较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有听-说-评课,教学观摩或示范研讨课、课题研究等。 师徒制是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对新手教师进行的一种传统园本培训模式。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是指采用新手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地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对新教师进行培养的方式。 四、建立个性化专业成长模式 除了对这些非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考虑到他们原本专业所具有的优势,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充分展示其专业特长,互相补充学习,以扬长补短,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成长模式。

  四、 发挥专业优势

  建立个性化专业成长模式 除了对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考虑到原本专业所具有的优势,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充分展示其专业特长,互相补充学习,以扬长补短,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成长模式。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