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全家人爱与欢笑的汇聚点。当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宝宝离开家人、走进幼儿园,也就迈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第一步。在这期间,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宝宝们难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或哭闹、或暴躁、或到处游走、或沉默不语,更有甚者不吃不睡,哭天抢地等着爸爸、妈妈来……因此,如何缓解宝宝出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托班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上幼儿园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在宝宝初入园时便能减轻分离焦虑的痛苦。我针对托班宝宝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在工作中为宝宝营造好玩的氛围,让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从而快乐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下面将自己在工作中收获到的经验与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开学前的准备对于新入园的宝宝来说,既好奇又害怕的莫过于三位新老师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宝宝真实地接触老师、感受老师的亲切与慈爱,在开学前,利用暑假时间,两位老师及保育员一起去家访。在家访前,我准备的物品有宝宝的卡通标记图、老师的联系电话、家访表、新生入学调查表等。家访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我负责与家长交流宝宝的情况,如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指导家长正确填写"新生入学调查表",以及做好宝宝开学前的心理准备,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愿望。副班老师及保育员则负责与宝宝进行交流,带领宝宝认识自己的小标记,激发宝宝对标记的喜爱以及对集体的归属感,让宝宝更快、更好地熟记自己的标记。
开学前我针对宝宝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室环境,在课室外的走廊上,我给每位宝宝一块A4纸大小的地方,用来贴宝宝的单人照及宝宝的全家福相片。在课室的内墙上贴了小朋友玩玩具的图片,小动物喝水及排队洗手的图片等。
我们还通过举办新生家长会,以科学的理念、有效的措施引导家长帮助宝宝顺利过渡分离期。开学前的周末,我们邀请家长带领宝宝来参加幼儿园有趣的新生亲子游园活动,让宝宝在玩乐中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我们的老师,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喜爱。
二、细心观察,针对宝宝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特别的关爱在观察中我发现,新入园的宝宝们的行为模式主要表现出三种形态:新奇型、依恋型及抗拒型。对于新奇型的宝宝,由于他们大多外向、活泼,有的可能曾就读过托儿所之类的机构,因此要适应幼儿园生活一点也不难。对于这类的宝宝,我会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主玩乐,例如:玩玩具、看图书、在活动室内自由走动等等,满足他们探索、操作的欲望。
但对于依恋型以及抗拒型的宝宝,由于他们大多数是首次接触集体生活,在面对新环境时要不表现出恐惧不安、不让别人触碰他,要不就粘着老师这个"代替品"不放,加上生活习惯及作息时间上的不适应,还有生活技能上的欠缺,更容易使他们对幼儿园、对老师和同伴产生抵触情绪及心理压迫,从而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甚至不肯上幼儿园。因此,在面对这两类宝宝时,除了耐心安抚外,我还尝试过以下几种方式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1、给宝宝播放滑稽、轻快的音乐,使宝宝慢慢投入到音乐中,暂时忘记哭闹;2、给宝宝看电视屏幕上的雪花图案或者DVD机待机时出现的滚动图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3、把宝宝们的哭声录下来或把哭脸拍下来,再播放出来,引导宝宝自行进行情绪调节。
三、通过好玩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宝宝爱上幼儿园对于托班的宝宝来说,游戏是他们获取经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时刻注意以有趣的游戏引领活动,把需掌握的技能技巧渗透在游戏之中,不断地激发宝宝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设计的游戏类型很多,例如:体能游戏《跑跑跳跳》、《送水果》,语言游戏《拉大锯》、《我是一棵小苗苗》,数学游戏《颜色宝宝回家》,音乐游戏《小猪操》,甚至亲子游戏《打开伞》、《坐电梯》等等,都是宝宝们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而当中最为有效的要数角色游戏,因为它既满足了宝宝们爱想象、爱模仿的需要,又能让宝宝在游戏中自主地反映自身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