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互助培育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3日 11:07:04

  有一天,我随车送幼儿回家,车上孩子中有俩堂兄妹,是留守幼儿,妹妹未满三岁,叫贺玉梅,哥哥五岁,叫贺广林。车正常行驶着,一路童谣。车到了他们家,因农忙,爷爷没按时接他们,由年迈的太祖母接。他们下车了,车已启动,我看见窗外妹妹摔倒了,呜呜的哭,可哥哥不理不睬,径直走了。此时,我想,兄妹同园不是培育幼儿良好社会性品德的宝贵资源吗?对于初入园的幼儿,幼儿园里有许多哥哥、姐姐;对于大班、中班的幼儿,幼儿园里有许多的弟弟、妹妹,我们应该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德,促进幼儿共同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可见,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在这样的关键期给予幼儿适当的干预,使我们的孩子懂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关心他人。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把他律行为逐渐内化为自律行为,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引导幼儿感受手足情

  "孔融让梨"是个家喻户晓的体现手足深情的故事。孩子的社会性品质培养应重视引导他们感受手足情。

  可是,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虽然能够拥有很好的物质条件,长辈们疼爱有加,但是几乎不能理解手足情。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能磨合出手足之情。

  初入园的孩子,初次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家,走向社会,和同伴过集体生活,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心里感到孤单、紧张、害怕。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教学中我采用"亲情过渡、幼儿带幼儿、共同发展"的方法,先让其与哥哥、姐姐、亲戚或邻居小伙伴同在一个班,等其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再按年龄到班。哥哥、姐姐、亲戚或邻居小伙伴与新入园的孩子同游戏、同学习、同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哥哥、姐姐、亲戚或邻居小伙伴帮助新入园的孩子入厕、穿衣、脱衣、穿鞋、脱鞋,倒水、端饭。这样,新入园的孩子因离开家庭所产生的焦虑不安感就会逐渐淡去,孩子们互助互爱的手足之情逐渐滋生。

  兄妹同园更是很好的教育资源。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篇前提到的哥哥贺广林,处处关照妹妹贺玉梅,妹妹摔倒了,哥哥把妹妹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替妹妹擦眼泪,演绎了浓浓的手足情。

  二、引导幼儿体验谦让、守秩序

  三岁左右的孩子期盼与小朋友们一块玩,但自我意识比较强,常常因为争抢玩具、吃零食而引起争执。混龄互助对解决此问题很有帮助。有一次大课间活动,华华因抢玩具与凡凡发生了争执,同园的华华的姐姐不问青红皂白,推了小凡凡一掌,凡凡坐在地毯上痛哭。此时,我急忙上去问,"你为什么要推凡凡?""他打我弟弟!""凡凡都哭了,你高兴吗?"姐姐嘟着小嘴,摇摇头。"你是华华的姐姐,凡凡也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天天在一起玩,凡凡也是小弟弟呀。你看凡凡哭得多伤心啊,你应该怎么办呢?"于是华华的姐姐伸出小手把凡凡拉起来,并说"对不起。"我摸摸她的头,伸出大拇指说"好孩子不欺负弟弟妹妹。"然后,摸摸华华、凡凡的头说,"玩具华华先玩,再给凡凡玩,下一次让凡凡先玩,好吗?"我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了谦让、分享、守秩序的教育。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哥哥、姐姐们"主动维持秩序、谦让"弟弟、妹妹",就及时予以赞许。下了一番功夫,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哥哥、姐姐"们,就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主动劝说、安慰,化解矛盾。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