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可以种在哪里”的实践与反思(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0日 00:27:26

  结果与反思

  由于周末休息,孩子们担心天气变化,没人照顾小黄豆,于是提出把黄豆带回家。到了星期一,黄豆陆续地被孩子们带进了教室。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见沙里、泥土里、木屑里种植的小黄豆已经开始发芽了,嫩绿的小芽非常有力,一个劲地猛长。而水里的黄豆却没有长出小嫩芽,有的还出现了黑斑,几天下来就烂掉了。为了让孩子们观察仔细,我投人了放大镜。在观察的过程中放大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孩子们把绿芽和黑斑作了明显的对比,并用图画记录着观察过程。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观察,孩子们很肯定地在猜想记录表的实验栏里写下了实验结果。

  我想此时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在亲历亲为的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懂得通过探究实践来让事实说话的道理。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分享观察、探索的经验,我又组织了一次实验后的交流会。在交流中,他们有理有据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心仪说:“泡在水里的黄豆是没法呼吸空气,所以就烂掉了。”鑫鑫认真地说:“在水里的黄豆见不到阳光,它总是泡在水中,怎么能长高呢?”

  欣欣接着说:“在士里、沙里、木屑里的黄豆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晒到太阳,还天天给它们水喝,所以才发芽长高了呀!”

  最后,在水中种植的孩子纷纷把那些没有烂掉的小黄豆又种入了沙、土或木屑中。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去看望种在沙、土和木屑里的黄豆宝宝时,发现种在不同材料里的黄豆,生长情况又有了不同的变化,一次新的探索之旅又要开始了……

  (经历探索之后,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师为幼儿创设情景和条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幼儿可以说说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还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

  感悟与思考

  孩子们在这次探索之旅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更体验到了探究成功后的那份快乐!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1.抓住探究活动中幼儿间的矛盾冲突

  探究活动中产生的矛盾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在幼儿的观点中进行裁决或选择,而是引发他们去思考、去实践、去进一步发现。

  2.及时提供探究活动中所需的材料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增加和补充材料,这样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活动,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实验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猜想记录表,将幼儿的猜想从语言转化为可视的图示,让每个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从而激起探究下去的兴趣。

  3.组织讨论使幼儿向概念迈进在有了探究经历后,每个幼儿都获得了相应的经验,此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交流,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师可以在幼儿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整理出来。应该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用幼儿的原话,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