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寻找那一点点光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3日 23:18:14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爱学习、吵嘴打架、欺小凌弱、损坏公物、偷窃剐钱、夜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420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的家庭的孩子有25人。在这25名学生中,学习差的有12人,表现差的有9人。看来,"缺少父爱母爱"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的名字叫陈SY,12岁。这个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因为癌症去世,因此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爸爸不得不离开家去打工,还有一个姐姐正在读高中,所以他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奶奶是小学退休老师,爷爷是村里的会计。因为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都很疼爱孩子。

  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我对孩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发现这个学生在班级中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上课时无法专心听课,经常做小动作,坐立不安,且经常影响其它同学学习,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

  2、作业潦草,背课文拖拖拉拉,学习成绩差。

  3、课内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课外却过分活跃,喜欢表现自己。

  4、喜欢搞恶作剧,故意把其他学生的书或者文具偷偷藏起来,或故意弄坏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远离他,不喜欢他。

  自从接手这个班级后,通过观察、家访、和家长的交谈等多种方式的了解,我发现陈SY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

  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连喂饭(孩子在读三年级时都还是外婆给他喂饭的,现在才自己吃饭的。)、整理书包、佩戴红领巾校牌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包办。

  2、补偿式的父爱和母爱

  由于自小丧失母爱,爸爸又常年在外,陈SY自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爷爷奶奶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很少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3、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

  虽然奶奶是小学退休老师,照理说在学习上可以帮助孩子,但孩子就是不听奶奶的话,爷爷虽然偶尔会狠狠地打孩子,但打过孩子之后爷爷奶奶也只有偷偷流泪。所以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陈SY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但由于生性比较活泼贪玩,又很想有人关注自己,于是在课堂上老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课外总是变着法子让大家关注他。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陈SY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陈SY的爷爷奶奶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从而来转变他。

  【措施】

  记得有这样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他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信任与尊重,才能把自己变成小小的钥匙,进入人的心中。这则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学生更是一门深远又富有哲理的艺术。要教育好一个学生(特别是品行不良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在教育中不但要赋予情感,还得有一颗细腻的心。所以针对陈SY同学我实施了以下措施: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