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他们的年龄在6---8岁之间,属于年龄小、活泼好动的儿童时期。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
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是: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较小,呼吸表浅、频率快,负氧能力差;神经兴奋占优势。因此易扩散、易疲劳,但恢复较快。所以,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广泛,但不稳定,以直接兴趣为动力;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转移变化快,富于想象,模仿能力很强;情感不稳定,易外露又易于变化,自制力差;因此,儿童喜欢集体活动,喜欢有趣味的各种体育活动。
教学中应该根据儿童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改变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结合儿童的特点,加深理解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指导思想。
任务应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身"指身体全面发展。
"心"指精神愉快,思想开朗,提高大脑功能而言。
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体育教学应以生动活泼为其教学的指导思想。
"生动"是要求教师从体育课的内容安排、组织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方法,应新颖、多变、有趣味、有吸引力。
"活泼"指学生在课堂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锻炼。
从教学效果看,儿童们在"汗、会、乐"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的。
二、根据儿童的特点,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知识化、趣味化、多样化。
根据儿童神经易疲劳和易兴奋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多种多样,如:立定跳远教学中,通过跳过窄沟、宽沟的练习;游戏中的跳过障碍;故事中跨五洲跳四海的练习,即注意教材本身的知识性,又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将知识赋予一定的趣味性。
故事化教学,是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体现,通过单脚起跳双脚落;双脚起跳双脚落的各种练习,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入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之中。
常用的趣味教学,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拉渔网"、"叫号游戏"、"摸尾巴"……
有情绪激昂的各种竞赛,如:"过障碍"、"十字接力"……
有开发学生智力的各种模仿练习,如:"小飞机"、"举重"、"战马奔腾"等等。
这些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情绪为中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利用儿童语言,进行"儿话"教学。
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差,教师要学会儿童常用语,用儿话进行教学。如:"小朋友们,要注意"、"看谁不说话"、"看谁做得齐"、"看我做、跟我学"等语言,使儿童便于理解,又能激励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讲解技术要领时,尽量简明扼要,可利用儿歌、口诀、顺口溜来进行教学,便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如:教学立卧撑用"蹲、伸、收、立"口诀进行教学;前滚翻用"屈腿、提臀、要低头,团身前滚、身似球"等顺口溜来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教学形式与方法应采用多样变化。
儿童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以多变化为主。将起到提高学生神经兴奋的灵活性、思维敏感性的作用,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