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调整材料:
根据第二次反思,进行第三次活动区材料的调整。游戏性、情景性的缺乏和操作性对于小班下半学期来讲有些简单的问题,增加了可操作性的草莓蛋糕,不单单是草莓的制作,还可以自己把草莓安在蛋糕上。蛋糕可四份的分开和合上。
第三次区域活动调整:
"这个漂亮的草莓蛋糕真好看"娃娃家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要吃好多的草莓,我们多做一些小草莓吧!"孩子们的开始忙碌起来,把小草莓塞得满满的,做了一非常漂亮装满了许多草莓的蛋糕,孩子们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给宝宝过生日吧!唱生日快乐歌吧!"祝你生日快乐……歌唱完了妈妈说:"我们来切生日蛋糕吧!"孩子们从活动区开始到结束一直围绕着生日蛋糕开展活动。孩子们高兴地与别人分享蛋糕。
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及教师的观察进行了第三次的调整,我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与材料一起"动起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能与材料互动。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幼儿的动手操作需求。
通过这三次的区域材料的不断地调整,使我真正体会到,会动的活动区材料才是幼儿所接受、喜欢的。也更明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贴近于自己生活的事物,同时应该是能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景。所以为幼儿准备活动区材料上不光要倾听幼儿的需要,还要想办法让幼儿通过材料真正的"动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区材料更加适宜,孩子们才会愿意参与活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观察、反思是实践改进的重要条件。三次有目的的观察是对怎样使幼儿与材料真正"动起来"的不断调整。在投放活动区材料与幼儿讨论--设计--实践--观察--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第一次投放材料:制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没有操作性,没有调动幼儿的兴趣。第二次投放材料:因为孩子们虽然操作了小草莓但是操作性不强,也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好。第三次投放材料: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高,材料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同时丰富幼儿的游戏情境。通过三次对投放区域材料的研究,我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的更加好,也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要使幼儿与材料"动起来"真正在玩中学,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就要改变这是"摆设"的玩具,使材料动起来,并能丰富幼儿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可动的活动区材料,而不仅仅是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