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答案】C。
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极具发生的情况,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如果没有处理好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心理发展就会陷入危机期。
17.【答案】D。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征,两者具有辩证。稳定性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18.【答案】B。
解析:婴儿出生头几个月至2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1.5至2岁是细节的敏感期;出生到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1-3岁是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是出生后八个星期左右到八岁;幼儿期是社交的敏感期,幼儿努力想去了解别人的权利并且建立和谐的关系。
19.【答案】C。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要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小时半。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20.【答案】D。
解析:咬指甲癖是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之一:
(1)症状:经常的、控制不住的用牙将长出的手指甲或脚上的指甲咬去,称"咬指甲癖",这在3-6岁的儿童中常见。
(2)原因:大都出现于儿童精神紧张之时,如不愿去幼儿园,家长管束太严,缺少小伙伴和游戏。情绪不安,低落时,以咬指甲自慰。养成顽固习惯后,有时终生难改。
(3)预防和矫治:从消除儿童心理紧张的因素入手。良好的生活习惯,户外活动和游戏,使儿童情绪饱满、愉快、可逐渐克服惰性兴奋灶。另外,需养成按时修剪指甲的卫生习惯。用苦药或辣物涂指甲一般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答案】B。
解析: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著作。《爱弥尔》是卢梭的主要著作。《人的教育》 是福伦贝尔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奇的著作。
22.【答案】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思想。
23.【答案】D。
解析:为幼儿的一生做准备,促进幼儿的发展。
24.【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定教育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
25.【答案】A。
解析:幼儿园的教学不但是教师的教,也是学生的学,是两者共同组织的活动。
26.【答案】A。
解析: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排除放任型和溺爱型答案。尊重孩子排除专制型。
27.【答案】B。
解析:幼儿模仿电视上打打杀杀的行为,是因为电视上打打杀杀这种行为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榜样作用。
28.【答案】D。
解析:幼儿自我意识萌芽,把自己和别人分离开来,产生"我"的概念。
29.【答案】A。
解析: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步发展。
30.【答案】B。
解析:这种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 × )
解析:学前教育概念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2.( × )
解析:福伦贝尔使幼儿教育之父,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3.( √ )
解析:学前教育的性质之一就是保教结合。
4.( × )
解析:幼儿园教育针对的是3-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